目前分類:醫學疾病--專有名詞 (1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病因:為一X性連隱性遺傳性的神經退化疾病,因患者細胞內過氧化物體非常長鏈飽和性脂肪酸(VLCFA)的代謝異常,特別是C24、C26,導致體內VLCFA異常堆積;超長鏈脂肪酸會沈積在大腦白質和腎上腺皮質,侵蝕腦神經系統的髓鞘質,進而妨礙神經的傳導。

症狀:ALD可能在不同年齡發病;小男孩羅倫佐在四歲時發病,而他所罹患的即是最典型的兒童大腦型(Childhood Cerebral Form; 約佔所有ALD患者的35-40%),此型通常在4至8歲發病,之後語言及其他自主能力會逐漸喪失,於診斷後一、二年內成為植物人狀態,通常會在診斷後數年內死亡。而成年型則可能於10到21歲發病。因髓鞘質損傷所導致的神經退化症狀,病患是以中樞神經發展遲滯退化最明顯,臨床表徵相當多樣化,初期症狀為注意力不集中、個性退縮、記憶減退、功課退步、活動過度。隨著病程進展,則會有步伐不穩、漸進性痴呆、認知性聽覺喪失、失明、吞嚥困難、失聲、癲癇、昏迷。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臺灣罕見疾病病患人數,依照「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統計約有1,356 人,
其中發病年齡在就學階段且人數較多的種類包括:
1.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簡稱OI,俗稱「玻璃娃娃」);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迅吃定義:語言混亂現象呈現語言組織問題,構音不清及類似口吃般的語言不流暢。

迅吃特色:言語內容組織貧乏,言語滔滔不絕而無法自制,而且說到一半會突然中斷。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氏症是一種先天性染色體異常的現象,其發生率大約1/1800,約80%是由於母親卵子減數分裂過程中的第21號染色體發生不分離現象所造成的。這個異常的基因組合,衍生出一系列身體器官的特徵。因此不論任何種族,得到唐氏症的孩子,外觀看來,除了膚色不同,五官和表情都很相像。

  唐氏症小孩出生時平均體型比較小。以後骨骼的發育也較正常小孩遲緩。年齡增長後會發現身高逐年落後在正常小孩之後。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台師大在職】

罹患此疾病患者之行為: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是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的原因,白血病是兒童癌症中最常見的,是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有廣泛的白血球細胞異常增生並浸潤其他組織器官,導致正常造血組織衰竭而死亡。因此,是一種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俗稱血癌(李秀玲,1994)。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中原特研】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簡稱OCD)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嘉義大學特研所】

    解離性失憶症屬於心因性失憶症,患者對創傷產生自我防衛機制,而有某段時間記憶空白,以幫助患者逃離所受的創傷。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彰師特研在職】

腦性麻痺: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國北師在職特研】

( 1)  Aphonia (失聲症) 是指: (1)音量 (2)音質 (3)音調 (4)構音  障礙。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屏東教大轉學考】

內化型的兒童有些兒童會將其所有的感受內在化,而使其身心俱受到傷害,行為癥狀如嘔吐、頭痛、胃痛、哭泣等。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讀症顧名斯義就是閱讀障礙,「文盲」,是神經心理症狀,一般認定與特定的基因組成或生化反應有關,早期學者認為失讀症是視覺系統的問題,即患者無法正常的接收文字訊息。

最近dyslexia曾被定義為「無法學會處理書寫形式的語言,儘管這些人可能有相當好的智力,感官能力,甚至可能很有名」。 (Grubin 2002)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彰師特研】【94屏師轉學考】【90屏師特研】

定義一種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遺傳病。在人體內,苯丙氨酸水解脢會將苯丙氨酸(一種氨基酸)轉化成酪氨酸(另一種氨基酸)。當苯丙氨酸水解脢缺乏,那麼苯丙氨酸便會在體內累積,形成毒性反應,出現智力障礙、器官受損和姿勢異常等症狀。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中原教研】

        Lerner(2000)認為非語文學習障礙(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y,簡稱為NLD)可說是學習障礙的一種,但卻不同於學業、語言和認知上的困難,它是由於在右半腦神經心理上的缺陷,而導致在社會、人際交往上有顯著的困難,包括對新的、非語文情境的適應、非語文符號和線索的辨識、以及人際之間的溝通訊息有理解上的困難。而其主要問題為(Thompson, 1997):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5對染色體短臂部份缺失(5p-)之疾病,因患兒哭聲像貓叫,因而得名。
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新的突變所產生的偶發病例,只有大約10%的患兒是得自一位平衡性轉位帶因者之父親或母親,必須接受遺傳諮詢,以避免再發。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教檢】

大部份的兒童是自然地學習語言,亦即以傾聽、辨認及模仿方式學習語言,然後再創造出他們可能並未透過模仿而學習的無數語言。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南區國小】

過去癲癇病友常被叫做「羊癲瘋」或「豬母癲」,為避免被汙名化,兒童癲癇協會推動「正名」運動,希望以「伊比力斯症」(epilepsy癲癇英文的音譯),取代癲癇,改變社會異樣目光。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要的運動損傷特質是進行性的肌無力。杜馨式持續性肌肉萎縮症是最主要的形式,並且是造成3500分之一男性的遺傳性疾病。這個疾病一般在二到六歲出現病徵。在青春期或青年期由於心臟或呼吸系統的功能喪失而造成死亡。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