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序教學法 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教學型態

 

由史金納提出,這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教學型態,如使用習題簿、教科書或電腦系統教導學生。

設計過程為分析教材,按其關聯性及難易度編成許多組織嚴密的小序目,並用填充、選擇或解決問題等方式要求學習者加以陳述或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學生還可馬上核對答案,獲得立即性的回饋。

編序教學最重要的工作是《編序》,將原屬課本式的教材,按一定的順序改變為編序教材,以便實施編序教學。

從編序教材到編序教學所根據的原則和學習心理學原理,可分為以下6點:

 1.先確定學生的起點行為以及終點行為:前者指開始學習時學生既有的先備知識或技能,後者指經過練習後預定學生能學到的是什麼。終點行為如敘述具體明確即可視為行為目標。

2.將教材所訂的整個教學單元,細分成很多小單元,並按各小單元的邏輯順序,依次編列,形成由易而難的很多層次或小步階。

3.編序中的每一個小步階,代表一個概念或問題,每一個問題須預先確定正確答案。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學習第二個問題的基礎,第一與第二問題的答案是學習第三個問題的基礎;層層而上像登階梯一樣,此一設計是根據斯肯納操作制約學習理論中的連續漸近法的原理。

4.編序教材可採測驗卷的形式,也可做成其他形式,以便於使用教學機。對每一問題的回答,可採用填充、是非或選擇方式。回答之後立即出現正確答案,使學生從回饋中得以核對自己的反應。一設計是根據斯肯納操作制約學習理論中的後效強化原理。

5.編序教學之實施,原則上是一種個別化教學方式;每個學生可按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完成作業。如此可避免班級中因學習速度不同而產生的情緒壓力。

6.編序教學之構想,基本上是想讓學生在自動的情境下,每個人均能確實學到預定他要學習的知識或技能。

 

 

 編序教學法的優缺點

優點:

(1)改進教材組織,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以利學生學習;

(2)符合個別化教學習的原則,充分適應個別差異;

(3)維持學習動機,排除外因干擾;

(4)易於診斷學習困難和進行補救教學

(5)學習者可立即獲知答案對錯之結果,符合立即增強的原理

(6)效果因人而異,能力較高個性獨立的學生,較適合編序教學。

 

缺點:

(1)強調教材學習,限制創造思考的發展;

(2)極端忽視人性;

(3)學習多靠視覺與動作,缺乏教育歷程中的社會功能;

(4)教材編制不易,普遍採用困難;

(5)學生完成作業進度不一,可能導致學習進度和連續性訓練的問題;

(6)缺乏師生互動;

(7)學生長期獨學習,其動機較難維持。

 

 

相關文章: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