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為分析的術語來解釋,刺激的控制是:在某種刺激出現時發生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獲得增強;因此,每當同樣的刺激出現時,這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會大為增加。

例如一條狗每要出去就汪汪叫,主人不勝其煩,於是設計一塊綠牌,可以隨時掛在門上,也可以隨時取下,當他把綠牌掛上時,這條狗汪汪叫就可以出去,門上沒有牌子汪汪叫就沒有用處。

這條狗很快的連結綠牌、汪汪叫與出去的關係。牠學會只有在綠牌掛上又要出去才汪汪叫。牠的主人有效地運用刺激的控制來約束狗的行為。

 

用刺激控制處理過動症狀的實例:

十二歲的小欽在教室中口不擇言,講個不停。

老師提出問題時,他會以問東答西來取樂。這種行為不但嚴重妨礙教室秩序,也使他無法和同學建立友好的關係。

為此,老師在教室的一個角落上放兩張椅子,每一節課後老師告訴他,現在可以『自由發言』並把他帶到這個角落上,把計時器定在五分鐘,並在角落上掛一個紅色的紙牌,上寫「自由發言」。

他只要坐在這個角落上,不管說什麼,老師都會和他應對而且誇獎他。

五分鐘過後,老師取下『自由發言』的牌子,並告訴他要等到下一次紅牌掛起來才可自由發言。

如果他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胡言亂語,老師就提醒他,要等到下課後到特別的角落上,而且老師要掛起紅牌,他才可以發言。

經過兩個半月的時間,他胡言亂語從一天平均六十三次減為十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