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重鎮定劑(Major Tranquilizer,Neuroleptic)

──主要是在神經傳導質多巴胺(Dopamine)抗拮作用阻斷多巴胺受體,減少多巴胺活性,達到治療效果。

最主要使用於精神症狀如幻聽、妄想、躁症期情緒、亢奮、攻擊行為等。

抗精神病藥物又是治療不自主抽蓄、妥雷症的第一線藥物。可改善自閉症患者行為問題。

 

目前國內較常用的傳統精神藥物及治療劑量有:Chlorpromazine、Trifluoperazine、Perphemazine、Thiothixene、Haloperidol、Loxapine、Thioridazine等。其中Haloperidol及Thioridazine最常使用。

 

新一代的抗精神藥物與傳統抗精神藥物比較,其藥物副作用,如錐體外徑症群(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明顯改善,且心臟血管、癲癇等問題也少很多,國內常用的藥物有Sulpiride、Risperidone、Olanzapine、Quetiapine等,

近年來國外在此類藥物對自閉症患者的臨床研究指出,在重覆性破壞性行為有明顯改善,且對固執行為及思考也有減緩的效果。

前三類在使用抗副作用的藥物如anti-cholinergie(如:Artane, Akinetone, Cogentin等)之後都會明顯改善。

 


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

1. 錐體外徑症候群(Estrapyramidal syndrome,EPS):

這是因基底核(basal ganglia)多巴胺受抑制造成的運動協調障礙。可分成四類:

(1) 急性肌張力不全(acute dystonia):用藥或提高劑量後數小時至數天出現,其表徵為肌肉不正常地收縮,最常見如:眼球上吊或歪斜,嚴重者甚至影響吞嚥及呼吸。少數個案可造成身體傾或後仰。急性肌張力不全好發於年輕個案,男性多於女性。

(2) 靜坐不能(akathisia):不能靜坐、來回走動、踏步、坐立不安。

(3) 巴金森氏症候群(Parkinson’s syndrome):主要症狀為僵直、動作慢、顫抖、表情木僵、步態前傾、口齒不清、口水外流……等。在服藥數週至數月內出現。

(4) 遲發性運動異常(tardive dyskinesia):見於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之個案。最常影響的是口部、舌、咀嚼肌等部位,肌肉不自主的動,易發生於年紀大、女性。

 

2. 嗜睡:常是影響病患不願服用藥物原因之一,但是此副作用有時有助眠及穩定病情的效果。

3. 癲癇:降低癲癇閾值,使用在合併智能障礙或有癲癇史的病患時要更加小心觀察。

4. 抗膽鹼作用(anti-cholinergie effect):口乾、便泌、小便困難、視力模糊等。

5. 心跳加快、姿態性低血壓。

6. 內分泌:抑泌乳激素(prolactin)分泌,月經不規則或有乳房脹、溢乳現象,體重增加。

7. 性功能障礙:性慾減低、勃起、射精障礙

8. 有些個案會出現對日光照射後過敏現象,稱為「光敏感(photopensitivty)」


藥物副作用多是可逆性的,在使用抗副作用藥物,調整藥量,或停藥後都可改善。用藥的目地是以改善症狀,且出現最少的副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