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CA經過許多研究者的檢驗(Thorne &Kohut, 2007; Prince-Embury, 2008a),驗證了復原力包含三個主要範疇:

(一)精熟感:包含樂觀、自我效能與調適,

(二)依附感:包含信任、獲得支持、社會舒適、容忍差異,

(三)情緒反應:包含敏感、恢復與障礙。

其中精熟感與依附感是復原力的保護因子,而情緒反應則是復原力的危險因子。

 


Brooks和Goldstein (2008)也提出對教師培養學生復原力的指導原則,其原則是透過教育訓練,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技巧,

例如利用自我應驗預言改善負向思考,增加個人控制感及教師同理心,減少教室內的失敗,讓教室成為一個安全的環境等,來培養學生的復原力。

復原力為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歷程與結果。

復原力是可透過教育的情境和經驗來發展的,藉由為學生提供安全與信任的環境,在此環境下發揮個體的優勢,促進自我控制能力與自我效能,以提升學生心理幸福感,進而提高教育成功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