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休閒教育課程原則之看法與建議

 

(一) 選擇符合生理年齡的休閒活動:

教導障礙者休閒時,應提供符合障礙者生理年齡的活動,使其有機會能與一般人參與休閒活動,促進其融合於正常社會。

 

(二) 設計可與一般同儕互動的活動:

與非障礙者互動除了可增進障礙者習得社交溝通的技巧,也能增進非障礙者對障礙者有更深的了解,並學習如何照顧與關懷弱勢族群。

 

(三) 考量所設計的活動可否與其他學科聯絡教學:

對於智能障礙者來說,休閒活動的參與除了可提供其表現習得的休閒知識與技能之外,若結合實用語文、實用數學、社會適應等領域,更可促進身心障礙者功能性學科的學習。

 

(四) 考量個人及家庭的興趣:

設計課程時應分析學生的興趣及喜好、提供學生對其喜好的活動有選擇權,另外也應考量活動是否能與家人一起進行,並且尊重家長的意願及看法。

 

(五) 考量易達性及安全性:

包含交通距離的遠近、金錢的負擔、能否獨立進行,另外活動場所、設備及接觸的人物等是否安全亦極為重要。

 

(六) 在自然的情境下進行:

休閒活動的種類繁多,加上智能障礙者學習遷移類化的能力不足,所以休閒技能的教導應於自然的情境下進行,使智能障礙者能將所學應用於現實的情境中。

 

(七) 彈性調整活動內容及規則:

休閒活動內容若太困難,對學生容易造成挫折,老師可彈性的將活動簡化,或以其他方式替代,待學生學會基本的技巧之後,再回復到原本設定的目標活動。

 

(八) 進行生態評量,善用社區資源:

為使智能障礙者能習得終身有用的休閒技能,老師須對學生家庭、社區環境進行生態評量,蒐集相關資料,以確定學生應具備的休閒生活技能及可利用的社區資源。

 

綜合以上所述,設計及實施智能障礙者休閒教育的課程應考慮到類化、統整、社區化、符合生理年齡、安全性、彈性調整及團隊合作等原則,方能提供身心障礙者合適的休閒教育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