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情緒或行為問題的理論很多,每個理論都各有自己對情緒或行為問題起源的假設,這個假設往往引導該理論發展情緒或行為問題的處理對策的方向。

大致而言,對情緒或行為問題起源的觀點可歸納為三類(楊坤堂,民89;Newcomer, 1993):障礙(disability)、偏差(deviance)、疏離(alienation)。

1.障礙觀點:持這種觀點者認為個體的情緒或行為問題源起於其內在因素,強調個體的器質性原因,機體損傷或個體的生理功能失常;生物理論、心理動力論可為代表。

2.偏差觀點:持這種觀點者認為情緒或行為問題源起於個體功能問題,是個體內在因素(如內在易感性因素)與外在因素(如不利的環境力量)的相互影響與作用的結果,外在壓力妨害健全的情緒發展;生態環境論者可為代表。

3.疏離觀點:持這種觀點者認為個體的情緒或行為問題源起於個體外在因素,個體在社會、文化或環境現象中顯現功能失常的偏差行為,但並不是障礙者;社會學理論可為代表。

 

綜合上述三種觀點,情緒或行為問題源起或成因可分成四大類(陳政見,民89):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基因遺傳、腦傷或腦功能異常、神經功能異常、營養不良或不均衡、生化因素的異常、生理病變、氣質。

心理因素,例如:智能不足、人格發展不健全、心理需求的不滿足。

環境因素則有家庭部分(家庭氣氛、親子互動、父母管教方式)學校部分(學生的智力因素與學習成就水準;學校成功與失敗的預期水準;教師的管教態度與期望、學校訓導行政措施)。

社會文化因素,例如:文化價值與標準的衝突、大眾媒體、同儕團體、住家鄰居、都市化、族群差異、社會階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