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漸進性:

林宏熾(2001)整理國內外學者說法,認為重度障礙學生之常見教學型態有社區模擬教學(CSI)、社區參照教學(CRS)、社區本位教學
(CBI)。若細看內容不難發現,正是從教室到學校到社區的漸進式演變,社區本位教學經歷這樣的發展,才開始以社區為教學的場所以及課程的教材。


(二)功能性:

所謂功能性即是實用的意思(林宏熾,1995),社區本位教學所教導的技能為所屬環境中應備的技能,智能障礙學生離開學校後到家
裡的這段時間,如收拾書包、穿鞋子、刷牙、洗臉等技能,不需要有人從旁協助就可以自己完成。換句話說,功能性的技能可以馬上應用在生活情境中使用。


(三)支持性:

智能障礙學生經歷過社區本位教學後,對其未來生涯轉銜及規劃相當重要(林素貞,1995)。當從學校階段轉換至辦獨立或獨立的成
人生活階段,社區本位教學扮演支持的角色,對智能障礙學生在職業訓練和工作上有極大的幫助。


(四)生態性:

在社區教學的情境中,強調學生與個體之間環境的互動(張勝成、王明泉,1999),因此在地點的選定的事前準備工作,以及在所在
的情境下所需的技能訓練與規劃皆相當重要。


(五)不受地域限制:

社區本位教學雖然以周邊社區的場域為主,但仍可跨越地區性思考,實行跳躍式的社區本位教學,主要目的是希望智能障礙學
生能有不同的訊息刺激與體驗,而非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使用相同的技能。


Falvey(1989)特別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尚有提出了差異性、延續性、親密關係的機會等特徵,總結來說,社區本位教學的特色正是由環境、人與人之間所建立的機會與支持,藉由正確的情境與引導,教導智能障礙學生實用的技能。

 

 文章來源:陳健民、劉建宏、林曉君(民98)社區本位教學在智能障礙學生的課程設計應用。特殊教育叢書,9801,99-1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