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症候群之定義


早在1789 年,科學文獻中就出現有關學者症候群的描述。有「美國精神醫學之父」稱呼的拉許,描述了一位具有閃電般快速計算能力的富勒先生,但除了計算之外,富勒對複雜的數學並沒有什麼了解。

一直到1887 年,以鑑定出唐氏症而知名的唐恩描述了10 位具有學者症候群的人士,這種「缺陷與傑出並存」的特殊現象,才有了更完整的陳述。

目前已不再使用的「白痴學者」一詞,就是唐恩最早創造的。以當時的定義,智商在25 以下的人就叫作白痴;至於「學者」(savant)一詞則是從法文的savoir 轉化而來,意思是「知道」。

 

學者症候群的智商

 學者症後群的智商大部分都在40~70 之間,但也有極少部分的學者症候群為正常智商或有高智商。在智力測驗之中可以看到分測驗的巨幅差距,通常操作測驗優於語文測驗,但學者症後群的個別差異使得智商的研究結果出現相當的差異。

 

盛行率

 這種現象可以是天生的,或是後天因為生病(像腦炎)或腦傷而導致,但根據統計大約10%的自閉症患者具有學者技能。

其他的發展異常如心智發展遲緩與腦傷的患者之中,學者技能低於1%,在心智發展遲緩的病人約為1/2000。雖然其他的心智發展遲緩發生率遠高於自閉症的發生率,但約有50%的學者症候群有自閉傾向。

 

性別差異

男性出現這種現象的比例特別高,每4~6 位男性才有一位女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