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林桂如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簡稱ADHD)是學生精神科中最常見的診斷。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統計,ADHD患童在學齡階段約占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主要特徵有:(一)不專注;(二)衝動;(三)過動,並依特徵表現的程度差異分為三類型:不專注(過動)型、衝動型和混合型。

  受到融合教育的影響,多數情緒障礙學生以安置於普通班為原則,而普遍應用在ADHD學生教育介入與輔導的方式如下:

●藥物治療

  國內研究顯示,近八成的ADHD學生,在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包括活動度降低、注意力提高、衝動控制改善,因而使他們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變好;國外研究也指出,藥物可改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九十五接受治療的學生,在行為、學科及社會方面的功能。然而,藥物治療的最大功能,僅在促成學生的可教與可管理性,因此,還須配合其他介入。

●家庭介入

  家庭介入治療,可以幫助學生實質改善行為問題。透過設計、訓練個案行為的方法,指導家長管理個案的行為,使用藥物的知識,輔導個案學業及家庭作業,並教導解決個案與父母間的問題等,可促進ADHD青少年與家長間的溝通,並給予家長教養子女的精神支持與信心。

●教室介入

  教室內的介入,建議可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

  {1}學習環境部分,可利用日常作息表、坐位安排(例如:圍成圓圈坐,勝於排排坐),以及班規與教師期望;學習內容部分,則包含色彩、作品的構造、新奇物、線索與符號的使用與回饋等。

  {2}善用代幣制(例如:表現適當時,可得到一個好寶寶印章)、反應代價(例如:出現不當行為反應時,扣除原有的好寶寶印章)、隔離等行為改變策略,並應注意當孩子有適當行為表現,應予以明確的增強獎勵。

  {3}透過不同專業團隊服務的提供,持續記錄與追溯不同介入的影響。

  {4}課程方面的安排,建議採用可提高興趣的活動和電腦教學,減少冗長的作業,使他們能完成規定的功課,養成完成工作的習慣。

●同儕關係介入

  ADHD學生常因社會技能較差,導致與同儕的關係緊張。因此,教師宜重視情境和問題的解決。例如:了解ADHD學生受排斥的情境事件、主要原因,同時提供同儕與ADHD學生在互動時,可避免引起衝突的策略。例如:在進行分組課程活動前,具體預告當需要使用他人物品時,應先詢問對方意願。

●認知行為訓練

  ADHD學生的人際關係不佳,可加強認知行為方面的訓練,例如:解決問題的方法、放鬆的技巧、行為修正的方式、生氣的情緒處理和社會技能訓練等。

  整體而言,ADHD學生是一群異質性高的孩子,為改善學生的注意力不足及過動行為,宜透過學校、家庭、醫院和社會支持團體的合作,採取多元或聯合處遇方式,讓ADHD學生獲得實質的幫助。
 

 

 

文章來源: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