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身心障礙日專題報導
文/楊惠芳 


    十二月三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身心障礙日,在這個日子,我們特別檢視臺灣的身心障礙教育政策是否符合身障者的需求。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執行祕書林坤燦表示,國內身心障礙學生,在就學人數的量化指標方面,已經達到先進國家的標準,未來將朝「精緻化」及「個別化」的方向發展。

服務對象大幅成長

  林坤燦指出,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特殊教育,在就學的人數方面,已有很大的突破。以學前教育階段為例,從八十九年的三千多人,成長到九十九年的一萬一千六百二十一人,顯見身障學生接受學前教育的人數大幅增加;在國小階段,九十八學年度的身障生有四萬零五百六十七人;在國中階段有兩萬四千兩百三十六人;高中職教育階段有兩萬零一百八十四人;大學教育階段有一萬兩千六百二十八人。從學前到大學教育階段,總計有十萬多身障學生,正在各級學校受教。

  林坤燦表示,身障學生人數的成長,除了各級學校的接納度提高外,對身障學生的鑑定、輔導及安置得以落實,再加上醫療發達,身障類別的增加,都是重要的因素。例如:特殊教育的服務對象,不再只限於傳統的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障礙,更擴大到情緒行為及學習等障礙類別的學生。

提供個別化教育服務

  不過,提升身障學生的受教人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為這些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生,提供最適性的教育措施及適當的支持服務,讓他們有機會充分發展潛能。

  「特殊教育的服務是無止境的。」林坤燦說,未來特殊教育將著重為每名身障學生量身訂製適合的個別化教育服務。例如針對腦性麻痺的學生,可以訂定特別的電腦滑鼠,或以瞳孔來操控電腦等,使身障學生的學習更方便。

提供專業化教育服務

  同時,特殊教育設施「法制化」,及特殊教育服務「專業化」也是當務之急。由於身障類別不同,需求不一,使特殊教育無法以標準化的規格處理。因此,有人質疑,特殊教育是「會叫的有糖吃」,有的身障學生父母很會爭取資源,甚至透過立委民代要求提供某些特殊配備,有的身障學生由於不懂爭取資源,甚至連最基本的配備都沒有。

  林坤燦指出,未來特殊教育設施「法制化」,及特殊教育服務「專業化」後,就不會再有這類問題,因為所有身障學生的需求,都會經由專業的評估。例如:是否需要助理教師、是否需要交通車接送上下學等,都必須透過學校的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進行專業的評估,了解學生的特殊需求,再訂定支持的策略,並給予補助。
 

 

文章來源: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8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