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勇安 


    近年來國內特殊教育的回歸主流理念受到重視,鼓勵特殊學生走入普通班級進行融合課程。體育課程提供特殊學生與一般學生彼此交流與學習的機會,藉由適應體育活動,不但能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學習動作技能與表現動作能力的機會,也能培養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功能性能力,以及正確休閒活動的習慣與態度。

  透過適應體育活動,身心障礙學生不但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體適能,也能在師生互動中,改善人際關係。適應體育課程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深具影響力,如果能妥善設計規畫體育課程,針對學生的個別需求,給予適性的課程與教學,將能使他們獲益良多。

  適應體育教學的第一考量,就是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及如何去修正活動。須以符合特殊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限制為原則,並儘量保持修正活動的原有特色,在提供學生何種或哪一層次的參與活動時,須視下列因素而定:(一)教學活動的目標;(二)學生的程度;(三)活動的空間;(四)活動的時間;(五)器材與設備。

 

  教師須隨時依據學生的運動能力與程度來進行調整,以配合學生學習進展。一般修正活動的原則為:

  1.用較輕的球棒或球拍。
  2.用握柄較短的球拍。
  3.縮小球場或遊戲場地的範圍。
  4.用較輕、較大或有聲的球。
  5.降低球網、球籃的高度。
  6.用固定球(封閉式)。
  7.改變比賽規則。
  8.增加每組隊員。
  9.減少競賽性質、以樂趣化為主。
 10.增加暫停次數或休息時間。

  此外,也可採用不同動作的替代方法來進行活動。例如以走代替跑;以推輪椅、翻滾代替跑或跳;以坐、躺、跪代替站立:以反彈球、滾球、肩下投球代替肩上投球。教學時,應採用示範與直觀的視聽教材,且肢體協助也是加強學習動作的方法之一。另外,除了示範與肢體協助,教師的溝通方法也很重要,可使用簡單易懂與適切的語言來說明與指導。

  教師如果要收到教學效果,班級管理及組織也要下工夫。活動進行時,除人數外,再依能力程度或活動性質分組,以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最後,教師要活用各種創意,儘可能設計不同的教具,來強化動作學習與增加學習樂趣。

 

文章來源: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8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