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教學(proleptic teaching)

「預期教學」受到Vygotsky 發展理論的影響,指的是對學生的能力預期並提供一個社會情境支持學生學習,所以在這情境中教學只是一小部分的功能。

除此之外,鼓勵學生(指生手)在尚未有能力獨立完成任務前,參與團體的各種活動,且經由社會情境支持獲得協助(Palincsar & Brown,1984)。

在此一教學,強調生手從專家所展示的實際活動中,學習知識並應用。

而在相互教學中,「預期教學」的中心焦點乃是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經放聲思考呈現給學生示範和楷模,而後再讓學習責任轉移至學生身上,而教學中和學生的「對話」以及參與者輪流擔任對話引導者即是一種責任轉移的過程。

 

資料來源:林男勝(民96)。相互教學法對不同理解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策略運用與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