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個案舉例】:小昱(化名)為小一學生,和同學相處時喜歡觸摸他人的頭髮、看到喜歡的東西未經他人允許就拿、休閒遊戲時看到別人蓋好的積木就一定要立刻推倒、或從別人身上踩過卻一點都不介意,班級的玩具當自己玩時不准別人碰到他的玩具,當老師說要收拾玩具不想收就摔東西。

1.造成不適當行為的可能原因

小昱本身的認知功能有落差:
(1)不理解環境的狀況、不理解環境的期待。
(2)不理解別人的話、不理解別人的情緒 。
(3)學習的基本能力未建立。
(4)溝通技巧缺乏,不懂得表達基本生活需求 。



2.處理策略建議:
(1)調整班級教學環境:

1運用視覺提示增進對環境的理解:以計時器或是預告一分鐘後要準備收拾玩具,讓小昱知道何時該收拾,有心理準備就容易做到。
2活動事先預告:讓小昱對接下的活動有預期,比較可以配合班級活動的進行。

(2)發現不當行為在形成固著行為前立即介入:以增強系統的運用來降低不當行為的出現,並控制環境以減少不當行為的產生。如事先和小昱形成約定,只要小昱可以配合好老師收拾玩具或是不推倒同學的完成的活動,就可以獲得能夠兌換獎品的印章。

(3)小昱的認知功能較弱,建議提升能力為最有效與持久的介入策略:例如以視覺提示引導正向的生活常規建立,並增進認知與語言表達能力。

 

 

(4)針對需求提供教學:評估小昱不足的能力,運用社會性故事教學、遊戲教育、結構式教學、社交技巧教學等策略進行教學,提昇小昱認知功能的落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