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一般常見的學習障礙兒童常見的困難,我們可以依據以下的原則來調整我的方法與教材:

(一) 記憶能力不足時增進記憶能力的可用策略:

  • 組織法:將學習的教材依內容順序、程度深淺、有結構的組織起來。
  • 聯想法:將無意義的教材內容做有意義的聯結,或是做趣味性的聯結。
  • 分割法:將教材內容簡化分為數個部分分開學習。
  • 整體-部份法:先學整體的教材,在分項仔細學習。
  • 彙集演練法:過度學習、複誦法。
  • 敘述法:記憶時以敘述的方式協助記憶教材內容。
  • 運用想像法(視覺化):呈現視覺化的教材、過去的視覺經驗來協助理解或幫助記憶。
  • 辨認學習:透過相似或相反的辨認活動來加強學習。
  • 圖片記憶:運用圖片來協助學習。

(二) 注意力問題:

注意力容易分心的兒童,可以調整課程內容刺激的順序或是增加刺激的強度,縮短完成活動單元所需要的時間。

加強注意力可以運用的方法:

  • 分段法:針對注意廣度及持續度將教學內容分成數個部份材料,一次呈現一部份的材料。
  • 重點提示法:特別強調某部份的學習重點,強化注意力。
  • 視覺強調法:可以採用放大字體、變換字型、變換顏色、模糊背景突顯主題等方式強調。
  • 聽覺法:透過鼓掌、拍擊、說話語氣、樂器聲音等來強化注意的重點。
  • 運用問答引導:運用問答方式不斷變換問答對象,提高注意強度。
  • 圖示法:以圖形、圖片或實物輔助說明,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提振注意力。

(三) 數值、序列概念不易理解的問題:

我們要加強視覺符號的運用,例如:使用【數線圖解】或【長條圖】來教導數值的次序、前後、大小的概念,讓學生透過視覺符號的強化增強理解。

(四) 數量保留概念的問題:

我們可使用不同材質、不同形狀、不同性質、同重量的物品讓學生做相互比較的操作。例如:1公斤的棉花與鐵的比較、操作。

(五) 形狀的概念問題:

形狀概念的建立應由視覺管道建立,可以使用具體教具,實際操作、測量、觀察,並利用不同尺寸、顏色做辨別活動,當實際的操作熟練之後再引入抽象的教學。

(六) 一對一對應問題:

可使用插洞板、聽覺協助 (如:鼓聲、音樂)、觸覺、配對卡、人物配對、配對活動等活動強化一對一的概念。

(七) 視覺、空間知覺或了解非語言經驗方面障礙的問題:

難於理解數量關係、順序關係、大小關係、空間關係及距離關係。教學上我們要多使用具體教具讓學生操作,並加上聽覺強調的方式。

(八) 群體視覺化的缺陷:

缺乏快速推估或算出一堆東西數目的能力。可以使用積木作分堆活動,把十塊積木分成兩堆,每堆五塊,或是八塊積木分成兩堆,每堆四塊,在分堆遊戲中讓學生從 小堆開始分,先分數量少的部分,練習小堆的視覺群體化,再練習數量多的部分, 逐漸達成能一次使用視覺推估一堆東西的數量。

 

(九) 步驟順序缺陷:

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念出聲音幫助記憶,並將解題步驟寫下來,解題流程製成簡表,從多次的練習中逐漸瞭解解題的正確步驟。

 

(十) 符號+-×÷的問題:

使用實物操作或圖畫協助講解+-×÷符號的意義和轉換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符號的涵意。

 

(十一) 運算符號無法分辨(視知覺缺陷):

對各種符號採取各種方法幫助了解各個符號。如加框、塗顏色。

 

(十二) 數目字的位置排列缺陷:

做數字與符號位置卡做排列組合,讓學生能夠透過排列組合的活動逐漸形成辨認的能力。

 

(十三) 應用問題(文字題)理解的教學策略:

  • 學生念出聲音協助自己理解題目的意義,教師可以協助說明。
  •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明題意,教師指導題目的重點。
  • 將題目題意條列化(問題結構化)。
  • 改寫題目,將題目簡化或是強調問題的重點,增加題目的理解性。
  • 圖解說明,以畫圖或是圖片協助說明題目的意義。
  • 關鍵字策略 。

 

 

資料來源:數學學習內容與解題歷程 北市日新國小資源班教師王滿足資源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