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可教育性智能障礙學生的體育課程設計,可針對他們的特殊需求,編排各種不同項目的運動。

(一)體適能的提昇:
體適能是每個人生活的基礎,即身體之適應能力。在體育課程編排中,教師可在每次的課程中加入5-15 分鐘之體適能活動,特別是心肺耐力、肌力或肌耐力、柔軟度等。例如:教師可利用暖身操時配合音樂編排一些綜合性的體操,內容可同時提升心肺耐力、柔軟度及一些肌力。如此,不但可提高學生興緻,且能達到訓練體適能的效果。


(二)韻律舞蹈性活動:
通常智能障礙學生對音樂、舞蹈等活動較其他的運動項目有較好的反應能力。舞蹈活動可以培養合群、豁達、寬容、審美的性格,能強化肢體協調與節奏感,更能啟發潛在思考能力。教師可針對智障生編排一些簡單的韻律舞蹈活動,如果時間允許,並可訓練學生參加一些表演性活動,如此,不但可達到身體適能的活動,而且可增加智能障礙學生的自信心。


(三)游泳運動:
游泳運動被認為是身心障礙學生最佳的運動之一,因為它不但能達到運動與復健效果,而且對身體的負荷也較小。對智能障礙學生來說必須花較多的時間在適應水性,教師指導時不能太急,須等學生不懼怕水時,再教游泳的基本技術。熟悉水性應強調遊戲中學習,例如:先潑水到孩子身上、玩拍水、踏水。


(四)團體性運動:
團體運動不僅能達到運動的效果,也可以在活動中讓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服從、守規則和尊重他人等人際關係的發展。另一方面透過遊戲或競技比賽,可以讓智能障礙學生培養積極的態度和自信心。

 

資料來源: 吳智東(2006).智能障礙學生之適應體育教學策略及活動設計.學校體育雙月刊,16(3),100-1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