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簡稱ADHD):又稱為 (1)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2) 注意力缺損過動症,(3) 過動症, (4)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青少年的疾患。最早是在1854年由一位德國醫師Heinrich Hoffman所提出,之後陸續有一些相關研究發表。1994年APA根據累積的科學研究報告資料,重新定義及描述ADHD,並分為3個亞型 (不專心型、過動衝動型及混合型),成為目前臨床上最廣泛應用的ADHD定義。2000年DSM-IV的修正版,也仍舊維持了第四版的定義。

ADHD有三大類症狀,亦即注意力缺損、過動以及衝動。注意力缺損症狀包括不注意、粗心犯錯、不專心聽、無法完成任務、不遵守指示以及容易分心。過動及衝動症狀包括打架、過度愛說話、在不適當的時間四處亂跑以及打斷他人。有些病人具有較多過動及衝動症狀,但也有些病人具有較多注意力缺損症狀。有些病人則同時具有這三類症狀。根據評估方法、使用的工具、診斷系統的不同、收集的個案來源不同,會呈現不同的盛行率。世界各地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很多,整體而言,根據DSM-IV所估計學齡兒童的盛行率為3%至10%。男女生的比率,在小學學齡兒童的男女約9比1,在門診病人的男女約4比1 (APA,1994)。在不同類型方面,過動衝動型的男女比為4比1;在不專心型男女比則為2:1。雖然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一種疾病,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證實這些ADHD的症狀是會持續到大人。注意力不全過動症,目前在全世界影響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及成人。在台灣有二十萬青少年兒童符合ADHD的診斷標準,其中只有五萬名 (25%) 曾經接受診斷及治療。在五萬名中,只有約一萬名的ADHD青少年及兒童接受正確的治療方式。

 ADHD與其他疾病共病的機率很高,研究顯示,約有40%~60%的ADHD孩子伴隨有行為規範障礙,在妥瑞氏症 (Tourette syndrome) 的族群當中,ADHD是最常見的共病疾病,在ADHD的族群中則有5%~20%伴有妥瑞氏症研究也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ADHD孩子符合焦慮症的診斷,6%患有重鬱症。一般而言,約30%~80%的ADHD兒童其症狀會持續到青少年,約65%會持續到成年。如果ADHD兒童有家族史,有心理社會方面的壓力,且併有行為問題情緒或焦慮疾病者,則會增加ADHD症狀持續下去的危險。臨床上看到大約有25%~40%的ADHD兒童,特別是男生又併有品行問題,在長大成青少年或成人的會出現犯法行為或反社會性人格疾患,若早期沒有品行問題者,日後出現反社會性行為的情形是較少的。此外,ADHD青少年還常伴有焦慮、憂鬱症狀及物質濫用行為。

 

ADHD青少年的症狀表現過動情形較兒童相對減少,多以坐立不安表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完成該做的任務或學業、衝動控制不佳、容易動怒或發脾氣、面對問題時沒耐心思考解決之道而提前放棄、缺乏組織和解決技巧、學業或工作表現不良、人際關係不佳、自尊心低落,也較一般青少年易出意外、受傷、自殺。

 

是什麼原因造成ADHD?

 ADHD是多重可能病原所引起的情緒及行為疾病,很多可能原因可以引起ADHD,如腦傷、腦缺氧、遺傳、環境、神經生理學的研究發現額葉的血流量及代謝率下降,神經化學的研究發現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不足,遺傳學的研究則發現ADHD的父母,其子女有57%會有ADHD,而ADHD的一等親,較一般人有4.6倍至7.6倍更高的機會變成ADHD。整體而言,生理因素是ADHD發病的主要病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