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支持性就業的概念,最早見於1970年代,並運用於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服務上(陳靜江,2002aHanley-Maxwell & Szymanski, 1998; Rubin & Roesslor, 2001; Rusch, 1990)。美國1984年通過之發展性障礙法案The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ct of 1987,P.L.98572)中立法,將支持性就業列為一項職業復健服務。根據發展性障礙法案定義,支持性就業是「一種競爭性的工作(以全時工作為基準或以每週工作20小時為基準之有薪工作),其目的在於提供身心障礙者社區式的工作經驗」(引自:花敬凱,1998b)。Hanley-Maxwell Szymanski 1998)指出,支持性就業服務的流程包括:生態評量 (ecological assessment)、職務開發 (job development)、就業安置 (job development)、訓練 (training)、持續支持與追蹤 (ongoing supports and follow along)。由於支持性就業服務的興起,職業訓練模式也轉變為「安置訓練追蹤」 (Placement─Training─Follow-up, PTF Model) 模式,讓身心障礙者在一般工作環境中學習職業相關技能 (花敬凱,1998bRubin & Roesslor, 2001)
  近年來,自然支持(natural support)和生態學的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模式日益興起(花敬凱,1998a1998b),就業安置專員的角色也逐漸轉換成根據案主需求進行職務再設計,或利用輔具改善工作環境,使身心障礙者能夠應一般職場的工作狀況Goetz, et al., 19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