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英(民88)指出行為問題的處理策略分為四部份:前事控制策略﹑行為訓練策略﹑後果處理策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前事控制策略:主要在操縱行為的前提事件,以預防行為問題的發生。

Meyer 和Evan (1989) 提出:
1.調整情境因素,包括:環境重新調整、消除誘發因素、改變生活順序、調整活動地點;
2.調整工作有關因素,包括:提供符合行為個體能力、興趣和需求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簡化或減少作業或工作要求的難度和份量、提供成功的經驗、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同儕互動、訂定班規、建立作息時間表、建立典範讓行為個體模仿、改變坐姿和位置、調整學習或工作時間表; 
3.反應中斷三類前事控制策略,包括:彌補或保護措施、動手阻遏、口頭暗示、促進溝通並表達關切、促進身心的放鬆等項。



試題演練:


【96北區國小策略聯盟】【95北縣高中職】
( 1 )對於學生遇到困難時就出現自傷行為,教師採取在新的學習教材出現時先給予示範協助,這是哪一種是處理問題行為的策略?(1) 操作行為前事變項     (2) 改變學生個體條件     (3) 操作行為後果         (4) 示範學習

【96北縣國中】

(C) 教師擔心內容難度太高,引起學生學習焦慮,先將學習內容步驟提示寫在黑板,引導學生依據步驟提示完成學習活動,請問老師這樣的策略是屬於哪一種?(A)操作行為後果的策略 (B)改變學生個體條件的策略(C)操作行為前事變項 (D)維持學生表現的策略

【96教檢】
(B) 某生遇到困難時就出現尖叫的干擾行為,教師採取在新的學習教材出現時先給予示範,這是哪一種處理問題行為的策略? (A)改變學習環境條件 (B)操作行為前事事件(antecedent events) (C)改變學生個體條件 (D)操作行為後果事件(consequence events)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