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行為改變技術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行為塑造(逐步養成):

 

 1. 定義:透過逐次增強工作分析後的小步驟,一步步引導學生習得適當行為。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處罰:

1. 定義:當學生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時,給予學生不喜歡的事物或活動,以期該行為的發生率減少。

 

2. 注意: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弱:

 

1. 定義:當學生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時,「故意不予理會」其行為,使該行為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降低其發生頻率。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增強:

1. 定義:當學生出現期待的適當行為時,給予物質上的獎勵或口頭讚美,以增加該適當行為發生的機會。

2. 注意:

◎ 某一種增強物對這個學生有效,但未必對另外一個學生也有效。例如: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巧克力嗎?每一個學生都為了可以玩十分鐘電腦全力以赴嗎?因此,進行增強物調查《附錄八:增強物調查表》,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好惡是很重要的。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衍生性動機(secondary motives)雖係由原始性動機(primary motives)為基礎,但一經成為某種行為的動機之後,常與其原來的基礎動機脫離關係,而具有一個獨立支配個體行為的功能,這種現象稱為動機功能自主或又稱為功能自主作用。

換言之,學得的動機,他本身具有支配行為的功能,例如一個守財奴常是愛財如命,他這種行為的動機,最初可能是因為年幼時生活窮困,對金錢有一種強烈的需求,因此養成他愛惜金錢而儲蓄金錢的習慣,後來即使他變成百萬富翁,事實上不再需要金錢,但他仍是十分吝嗇,愛錢如命,這時後金錢對於他已失去原有的意義,由金錢可滿足他需要的交換價值,而轉變成為「追求金錢」的習慣了。

動機的功能自主作用,是一個重要的觀念,因為可以用他來解釋很多人類的複雜行為。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倒返實驗設計
 
 (一)A-B設計:基準線階段-實驗處理階段
    * 優點:1.容易排除時間變數的影響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97中縣龍山國小代理】

答:(參考答案)增強是操作制約中的重要概念。

        個體在情境中,因偶然出現某種反應,反應後帶來滿意結果,該結果稱為增強物。因增強物的適時出現,增加了個體以後在相同情形下重複該反應的機率,這表示增強物對於個體的反應起了強化作用。

        此種增強作用,即稱之為「增強」。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為的處理旨在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亦即消除負面的行為,建立和增進正面的行為,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正常的生活方式。


1.區別性的增強不能同時存在的行為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功能性評量是一種行為分析的程序以斷定行為的發生與某種事件之間的關係,進而找出一個人從事某種行為
的目的;
它的目的是要經由有效的蒐集資料與分析,來增進行為支持或介入的效果與效率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激類化:看到紅燈就是危險。比照辦理。
反應類化:學會乘法後,也可能會學會除法。舉一反三。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生態環境的改善策略種類:建立正常化的生活形態、改變社會態度、提供選擇與控制的機會、建立親密的社會關係、提供溫暖與鼓勵的社會環境、提供學習與訓練機會。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後果處理策略旨在目標行為出現後,安排立即的後果,使適當的替代行為產生相關,且能達到效果和功能。後果處理共包括十二種策略:
增強(積極增強、區別性增強、消極增強)、消弱、隔離、反應代價、重新指令或指示、口頭申誡、身體的制伏、回歸原狀、過度矯正、刺激的控制、刺激的轉換、刺激的厭膩等十二項。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行為訓練的策略包括:示範或模仿、行為塑造、連鎖、提示、行為演練、回饋、褪除、行為契約法、系統減敏感法、肌肉鬆弛法等十種行為訓練的策略。至於如何選擇策略,教師可考慮學生的能力以及行為訓練的內容而定。

【96桃縣國中】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鈕文英(民88)指出行為問題的處理策略分為四部份:前事控制策略﹑行為訓練策略﹑後果處理策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前事控制策略:主要在操縱行為的前提事件,以預防行為問題的發生。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