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學習的難易程度,一般而言,比較容易學的聲母為ㄅ、ㄆ、ㄇ、ㄉ、ㄊ、ㄋ、ㄌ、ㄍ、ㄏ,韻母為ㄧ、ㄨ、ㄚ。比較困難的,聲母為ㄗ、ㄘ、ㄥ、ㄓ、ㄔ、ㄕ、ㄖ,韻母為ㄣ、ㄥ、ㄟ、ㄛ、ㄝ、ㄤ。而結合韻則以ㄧㄣ、ㄧㄥ較困難。
學習障礙學生在進行注音符號測驗時,其錯誤表現以不會拼音最多,不會分辨聲調其次,第三為字形、字音混淆。由於學習障礙學生智力正常,只是可能需用不同學習策略協助其學習,所以教師最好熟悉各種教學策略,交互使用,若甲法不會,即試乙法。
目前國內常見的注音符號基本教學策略,主要有下列幾項:
一、綜合法:教學方式是先讀有意義的注音符號課文,先教完整的語句,進而由語句分析出詞語,由詞語分析出單字,由單字分析出符號,認讀符號後再練習拼音,將分析出來的注音符號再綜合起來。拼讀時採「直接拼讀法」,看到注音符號後直接讀出字音,而不作各單音之間的拼音練習。
所以綜合教學法是先綜合、再分析,最後再綜合的教學法。優點是有趣味,從有意義、有趣味的材料入手,容易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符合兒童由整體而部分的學習過程,且反覆練習次數多,兒童容易記憶,缺點是教學歷程緩慢。
二、分析法:教學步驟由「ㄅ、ㄆ、ㄇ、ㄈ、ㄉ……」等按順序先教聲符,後教韻符,先學三十七個注音符號,全部記熟以後,再教學陰平、陽平、上、去四聲,最後才逐步學習注音符號的拼音、字音、詞、句、有意義的課文。拼音則較重視各單音之拼音練習,較適合有知識基礎的成人學習。
三、折中法:是一種半綜合、半分析的方法。以「字音」為主,從有意義的單字或單詞教起。凡由一個或兩個注音符號拼成的單字或單音詞,都當作一個單位來教,不再分析,如:ㄆㄧ披、ㄐㄧ雞;凡由三個符號拼成的字,教授時加以分析,如ㄐㄧㄚ家,是由ㄐㄧ和ㄚ拼成的,或說是由ㄐ和ㄧㄚ拼成的。折中法由字音開始教,再逐漸教詞、句、課文,拼音也強調直拼法,較適用於會說國語的失學民眾。
四、精緻法:臺灣師大教育心理學博士常雅珍於一九九八年提出「精緻化教學法」,此教學法主要在分析符號及聲調時,由老師「外加心像」,將無意義的注音符號及聲調,經過精緻化記憶策略之設計,予以意義化、具體化,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經由故事、遊戲、動作、教具輔助等方式,幫助學生有效率的學習。
五、系統法:注音符號系統教學法乃是陳正香於一九九七年提出,其教學原則是:大量利用學生的舊學來學得新學,並從一再的複習舊學中,建立對注音符號的全面認識,以達成拼音、拼寫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是從韻母開始教起,每一個新單元都是舊單元的一再利用和複習,新與舊的單元內容環環相扣,學生能夠藉由反覆練習達到精熟的目的。
文/孟瑛如(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