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rooks (2006)認為學校是增強兒童復原力保護因子的重要環境,因此提出增強兒童與青少年復原力的策略,

包含有:

一、發展兒童的社會能力,

二、增加照顧關係,如信任感、注意、同理心、尊重等,

三、溝通高期待,

四、擴大有意義的參與。

 

 

Nickolite和Doll (2008)認為透過增強學生學業效能,增進師生關係,促進學生適當的自我控制行為,增加同儕的支持與回饋,提供機會以促進學生自我決策能力和加強家庭與學校的溝通等六種策略,可以提升兒童的復原力。

 

 

 

Brooks和Goldstein (2008)認為增加兒童的復原力首先應培育有效能的教師,有效能的教師具有以下的特質:

一、了解灌輸希望和復原力對學生有終生的影響,

二、相信教室內隨時都有學習的影響,

三、相信所有學生都能成功,

四、相信學生有社會情緒的需求,須在各個學科中被滿足,

五、具有同理心,並且重視學生的成功經驗與安全的教室氣氛,

六、了解如果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榮譽感時會提高學習動機,

七、了解學習上的障礙會造成學生害怕失敗與感到窘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