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期刊文章 (15)
- Nov 19 Sat 2011 10:46
性平事件處理迷思
- Jun 14 Tue 2011 12:21
園藝治療 強化智能障礙生學習
文/王仁癸
「園藝治療」是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展現的生命力變化,刺激大腦神經連結與成長,來矯正不良的生理與心理障礙,以及激發內在潛能力量。園藝治療強調人與植物間的親密關係,將植物當作心靈或精神上的伴侶,導引出自我對話效應,進而能主動關心自我與周遭環境的變化,以喚醒自我內在潛能與強化生理機能,從而產生療效。
園藝治療以植物的顏色、氣味、味道以及觸覺,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與連結,在國內外相關文獻中都有顯著正向積極的證明,能提高智能障礙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認知能力與社交溝通能力,有助於他們融入社會生活。園藝教學的課程設計如下,提供教師與家長參考。
一、塑造安全的環境:智能障礙生常有認知能力的障礙,教學前要先過濾植物是否有毒或有刺,以及栽種位置是否安全。教師必須塑造一個無壓力的環境,讓智能障礙生能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來栽種植物。
- May 28 Sat 2011 09:49
閱讀理解歷程的四個子群
Gagne(1985)認為在閱讀時,將閱讀理解歷程可以區分四個子群(subgroups),並且這些子群是在閱讀時同時進行的。
此四個子群分別為(1)解碼(decoding)(2)文義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3)推論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4)理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敘述如下:
1、解碼(decoding):
- May 18 Wed 2011 16:57
定向行動的教學原則
Gense 與Gense(2004)歸納聾盲兒童定向行動的教學原則:
一、有目的的行動
聾盲兒童的行動需具功能性。由於其認知或身體上受到限制,無法精熟定向行動所需先備技能或概念,因此,每日的例行事項與從事有目的性的活動應為定向行動計畫的核心。教學時應在真實的情境與適當的時機教導該技能,以減少技能類化的困難。
- May 12 Thu 2011 16:37
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是長期記憶的一部分,包含短暫的短期記憶。
Baddeley 與 Baddeley(1993)依照不同的性質與功能,將工作記憶區分成中央控制、語音迴路與視覺空間模版等三個附屬成份。
Baddeley (1989,2000;引自李玉琇、蔣文祁譯,2005)提出工作記憶包含:
1.視覺空間模版,可短暫保留一些視覺影像,負責處理「視覺」(或影像)和「空間」性質的訊息。
- May 11 Wed 2011 10:12
唐寶寶的語言治療
文/林彥佑
唐氏症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症候群,患童身高、體重比正常孩童小,發育也比較慢,臉形特殊,且多伴隨發展遲緩、智力障礙的現象發生。
根據國內外研究指出,唐氏症兒童雖然智能不高,但並非與智障為同性質的族群,若將其視為智能障礙看待,低估唐氏症兒童的能力,或給予不符合其學習目標的課程,將導致其學習上雙重障礙。
- Apr 13 Wed 2011 17:40
淺談特殊幼兒的自傷行為
作者/江玫瑧
.
「行為」,可以簡單的定義為可被人直接觀察或測量的外顯活動。而像打自己的頭,咬自己的手,咬自己的嘴唇,打自己的身體,捶頭,抓破自己的皮膚,甚至戳自己的眼睛,用頭撞牆,吞嚥食物之外的東西等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自傷行為」。
- Jan 29 Sat 2011 09:29
構音異常的介入策略之探討 (下)
- Jan 28 Fri 2011 08:26
構音異常的介入策略之探討 (上)
- Jan 26 Wed 2011 08:24
如何協助構音異常的幼兒
作者/林麗英
常聽一些父母說,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是不是舌頭太大了?是不是要剪舌繫帶?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造成許多人以為只要處理孩子的舌繫帶就可以修正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其實幼兒口齒不清和舌繫帶是不是太緊沒有太多的關係,反而和孩子口腔動作的協調性以及語音的靈敏度有很密切的關係。
- Jan 22 Sat 2011 07:53
愛 接納與關懷 提升霸凌受害者復原力
文/孟瑛如(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當孩子在校園遇到同學受欺負與打壓的情況,這個時候,他們要選擇出面維護受欺壓的同學,還是不發一語的做旁觀者,或加入一起起鬨?相信這不僅是現在的孩子會遇到的狀況,也是許多人在求學時常有的經驗。最近校園霸凌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一向被認為最安全的校園似乎成了最不安全的場所。於是有教師出來呼籲恢復管教權,家長團體要求嚴加處理霸凌行為,教育部長也親至校園處理。
但在預防霸凌現象的願景一時之間難以達成的困境下,或許如何提升被霸凌者的復原力,也是一個需要好好討論的議題,因為,被霸凌者通常會成為下一個霸凌者。而身心障礙學生在遭遇霸凌事件後,一般研究均指出,若有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接納,會是他們有復原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被霸凌者常因各種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低社經、低社交技巧等),成為被霸凌者;而因各種保護因子(例如:家庭支持度、親密好友、興趣嗜好、團體接納等),或是面對霸凌行為時的外在行為(例如:反擊、回嘴等),以及內在行為(例如:哭泣、退縮、自我隔離等),能慢慢凝聚出復原力,逐漸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當校園發生霸凌事件後,老師如何善用前面所提的因素,讓孩子能有更好的復原力?以下分享幾個課堂小活動,提供教師參考
- Jan 20 Thu 2011 08:26
淺談適應體育課程設計
文/陳勇安
近年來國內特殊教育的回歸主流理念受到重視,鼓勵特殊學生走入普通班級進行融合課程。體育課程提供特殊學生與一般學生彼此交流與學習的機會,藉由適應體育活動,不但能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學習動作技能與表現動作能力的機會,也能培養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功能性能力,以及正確休閒活動的習慣與態度。
透過適應體育活動,身心障礙學生不但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體適能,也能在師生互動中,改善人際關係。適應體育課程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深具影響力,如果能妥善設計規畫體育課程,針對學生的個別需求,給予適性的課程與教學,將能使他們獲益良多。
- Jan 17 Mon 2011 08:19
視障科技輔具的應用
文/陳進茂
視障學童由於視覺上的缺陷,以及無法運用視覺訊息與環境、人互動,對於手眼協調與手部操作有較差的表現;同時,學童的定向與行動受到影響,無法辨識在環境中的相對位置,造成他們普遍缺乏足夠的感覺刺激,也欠缺主動探索環境的精神;有些視障學童甚至在人際互動上,顯得被動與依賴。
視覺障礙的學童並非全然只有一種障礙,有可能合併其他障礙,在科技輔具的應用下,可以將其合併討論。視障學童使用的科技輔具,可分為以下四種較常用的類型:
- Jan 16 Sun 2011 08:21
淺談新特教課程綱要
- Jan 15 Sat 2011 07:17
多元教育介入策略 改善過動生行為問題
文/林桂如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簡稱ADHD)是學生精神科中最常見的診斷。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統計,ADHD患童在學齡階段約占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主要特徵有:(一)不專注;(二)衝動;(三)過動,並依特徵表現的程度差異分為三類型:不專注(過動)型、衝動型和混合型。
受到融合教育的影響,多數情緒障礙學生以安置於普通班為原則,而普遍應用在ADHD學生教育介入與輔導的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