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效果律(law of effect)的產生,是行為學派針對人類學習的歷程所提出的重要定律之一,行為學派認為個體的學習是不斷「刺激」與「反應」的結果,代表人物有 Thorndike(桑代克),Skinner(史基納)和 Pavlov(巴夫洛夫)。

其中 Thorndike 研究嘗試錯誤學習,並將此種學習的因素分析歸納為三個原則,提出了學習三定律:

練習律(law of exercise);練習次數愈多,個體的某種反應與某一刺激間的連結則愈加強。即刺激與反應之聯結,隨練習次數的多寡影響聯結強弱。

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個體身心狀態準備反應時,聽其反應則感滿足,阻止其反應則感苦惱。即刺激與反應之聯結,隨個體的身心準備狀態而異,若在準備(需求)狀況下反應獲得滿足,會使聯結較強,強調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效果律(law of effect);反應後獲得滿足效果者,反應將被強化,刺激反應間之連結加強,反之,無效果之反應將逐漸減弱。即反應後獲得獎賞(reward),將使刺激-反應聯結增強,此為斯肯納理論之先驅。

 

桑代克(Thorndike)為動物心理實驗的開創者,在美國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其最有名的研究為動物學習心理實驗,並將他的動物研究技術應用于兒童及年輕人,他把大部份時間花在人類學習、教育及心理測驗諸領域。

以他所進行的貓的實驗研究為例,他把飢餓的貓放在迷籠裡,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為逃脱的獎賞。猫為了打開門閥就必須去拉一根槓桿或一條鍊子。在飢餓的驅使下,猫不斷地進行嘗試與錯誤學習,表現出正確的行為。以效果律的觀點來看貓乃是因為拉了槓桿之後可以得到食物而使反應獲得強化,同時加強了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此為效果律的應用。

效果律的觀點,使桑戴克把教育心理學的確定為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變的規律,它由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和個別差異三部分组成。桑代克把行為分為先天的反應趨勢(本能)和學得的反應趨勢(習慣)兩類。他重視本能,視之為一切行為的基石。本能的特點是不學而能,是先天的連結,而習慣是後天的連結。桑代克指出,人性只是為教育提供了出發點,教育的真正任務是根據人的需要來逐漸改變人性。因此,他重視研究人的學習的規律。後續並影響斯肯納創立其有名的操作制約理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