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特教育學校學生正向行為支持及介入處理原則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05年7月25日臺教國署原字第1050075582號函

本原則自105.8.1生效

                                           

一、依據

()教育基本法。

()特殊教育法。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二、目的

()督導教師落實個別化教育計畫,因應學生特殊教育需求及相關專業服務。

()預防特殊教育學生偏差行為,以增進學生良好行為及習慣之建立。

()提升教師運用正向行為支持策略之專業能力,以建構正向友善之校園。

三、一般原則

()學校以採正向行為支持方式為準,運用有效策略,減少學生不適當行為,

    增加其適當行為,必要時得召開會議,邀請專家學者與會,充分保障學

    生之就學權益。

()學校應依據特殊教育法相關規定,為身心障礙學生擬訂個別化教育計畫

    ,對於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應擬定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所需之支

援。

 ()實施行為功能評量及介入方案時,應以維護學生受教權為最主要考量,

並以最少限制、學生最大參與為原則,透過團隊合作提供多元策略予以協助,所有執行內容均應告知監護人。

()應持續及定期評估介入方案其實施成效,並依據學生行為變化作必要之調

整,所有修正及調整應告知監護人並紀錄之。

()為確保學生權益,執行介入方案之相關人員有權利及義務接受專業督導,

以提昇方案執行之品質。

四、專業評估

()具嚴重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學生,邀請監護人與專業團隊討論,針對個案需

求提出行為問題界定、實施行為功能評量、行為介入目標、策略、執行方式、分工及所需行政支援等,並據以詳實記錄於個別化教育計畫中,定期檢討追蹤其成效,做成追蹤輔導紀錄。

()當學生發生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之行為,教師應通知學務處及就近處室派遣支援人力前往共同處理。必要時,得強制帶離,並得尋求校外相關資源(醫療、社政單位等)協助處理。

()學生行為違反常規必須暫時採用活動限制做為輔導策略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1、所有活動限制作為均須經過專業評估,並訂定合理規範,註明介入時間及情境,且實施前需將過程、目的告知監護人,徵求同意後,明載於個別化教育計畫內,並定期追蹤檢討。

2、各類輔具應以原始設計功能為主要考量,暫時使用輔具作為活動限制時,應視不同情境下學生之反應適時進行調整,各類調整亦須經專業評估,以安全性作為最大考量。易因不當使用造成傷害之各類輔具,不宜使用於學生之活動限制作為。

3、經評估確認且獲監護人同意使用之各類活動限制作為,採用時仍應隨時檢視學生狀況,並應有相關人員陪同。

五、宣導與標準作業流程(如附件)

()學校應主動辦理全校性增能研習,校內教師及專業人員每學期研習至少

    三小時,以提升教師及專業人員正向行為支持之專業知能。

()學生之嚴重情緒行為問題係因監護人不願意參與個案會議、IEP會議討

論,或參與相關會議後未確實執行會議決議而影響行為者,經溝通無效

時,或監護人未能善盡管教之責任,學校應通報主管機關、醫療單位或社

政單位協助處理。

()教師自覺或他人發覺該教師身心狀況不佳,不適合輔導學生,學校應主

    動安排具有輔導知能之教師或相關專業人力協助,並提供該教師研習與

    進修機會。

 

 

資料來源:http://www.tnmr.tn.edu.tw/news.php?CID=1&ID=12524

http://www.tndsh.tn.edu.tw/tndsh/htdocs/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1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穎 的頭像
    陳穎

    陳穎の特教考題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