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特教課程與教學-名詞解釋 (2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交互教學法是Palincsar 和Brown(1984)根據建構主義而發展的閱讀教學方法,目的是透過師生及同儕的對話和討論,訓練學生四項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自我監控和理解文意的能力。

該四項策略包括﹕

1. 預測:要求學生就已有知識及所知道的部份內容,確認「線索」,推測下文的內容,訂出閱讀的方向。

2. 提問:要求學生就文章中重要的概念提出問題,自我檢視能否掌握文章的內容重點。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智能障礙教材準備上,輔助記憶的視覺刺激教材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口語的敘述有時對視覺學習型的學習者來說是一大障礙,視覺上圖畫的學習,減少語法語意上的認知負荷,視覺刺激經感官吸收後,如能成為心像,能幫助記憶及學習。

有以下幾項圖畫字彙組合在一起的方法(何東墀、林惠芬、林淑貞,1993):

(1)具象圖畫( representational picture )

 具象圖畫就是將生字與字義整合在一起,使定義更具體化。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複習策略( rehearsal strategy )是指學習者重複多次的複誦或陳述學習材料的某個事物名稱。希望可藉此方法增加記憶能力甚或將欲學習的內容轉化為長期記憶,以便於日後保留運用。依據複習內容難度不同,有以下幾種複習策略(林清山,1992):

 (1)累積複習( cumulateive rehearsal ) 亦即學習者要將看見的學習物全部一次重新說出來。

讓學生在遊戲中施行累積複習的策略,例如跟學生說我們現在要去動物園,請各自說出自己想要看的動物,第一位學生說:「我要去動物園看猴子」,第二位學生則要說:「我要去動物園看猴子、大象」,那麼第三位學生就要將前面兩位學生說的全部說一次,「我要去動物園看猴子、大象、熊貓」,其餘依此類推。

(2)部分複習( partial rehearsal ) 學習者說出之前呈現的學習物品中至少其中一項。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調整寫作策略(self-regulated strategy development,簡稱SRSD),是由HarrisGraham以及他們大學同事共同為學習障礙學生所發展的之策略,可以分為八個階段(Pressley, M. & Woloshyn, V.1995):

第一階段為發展背景知識,本階段要發展與使用寫作及自我調整策略所需的知識及先備技能,發展獨立的自我陳述,對話可能造成幫助與傷害。

第二階段為審視目前的表現程度,在教學開始前,教學者和學生討論未來教學之目標以及其重要性。

第三階段為討論,本階段要教師詳細介紹寫作的每個步驟及策略,學生承諾學習教師與學生共同檢驗目標表現。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作的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 in WritingCSIWEnglertRaphael 等(1988)所提出的教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為普通班學生及學習障礙學生以說明文為寫作文體的教學方法。

其特色在於(謝秀圓,2004;張雅惠,2007 )

1. 使用放聲思考:透過放聲思考及師生間的討論對話,幫助寫作者及讀者解析文章。

2.思考單的運用:提供思考單,使得寫作過程有個明確的指引。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aal2000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故事結構教學法,由故事圖改編,強調視覺意像策略學習的故事臉(story face),故事臉和傳統故事圖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故事臉不僅提供了一系列的標記形狀,亦建構一個完整的臉型圖,提供讀者在理解上較有意義的結構和連結(林佳杏,2006)。

林佳杏(2006)研究發現故事文法教學有助於寫作困難學生組織故事編寫的文法結構以及在故事內容思考能力之提升;故事文法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之增進為有效的教學策略。

 

根據故事臉的成分可分為幾個部位,每個部位各有其意義,如下表: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結構合作學習法(cooperative story mapping)是結合合作學習和故事結構分析發展出的一種教學法,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根據故事結構進行分析故事的閱讀教學策略,透過學生彼此互動、小組討論及心得分享,進而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Patricia & Douglas, 1997)。

Patricia 和Douglas 提出的故事結構合作學習法是以拼圖式第二代(Jigsaw II)的合作學習模式,實施前需根據能學生力做異質分組,每一組再針對分配的故事進行故事結構的分析,包括閱讀故事、擷取故事重點、以小組合作畫出故事圖並且和全班共同討論。

當學生和小組成員在談論和分享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時,會達到更深入的理解,而增加對文本更完整閱讀理解。

因此,故事結構合作學習法是利用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導學生以故事結構的分析讓所有的學生分析和討論故事的教學活動。故事結構合作學習法鼓勵學生彼此討論和分享,以增加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透過分享及在課堂討論,將可達到對文本充分的理解。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早期發展的另外一項重要抽象符號能力,表現在數學上的即是「數數」(counting) 能力。在

早期孩童學數數時,若要正確數數,有學者認為必須具備數數五大原則。

Gelman 與Gallistel (1978)認為自二歲時孩童即懂得數數五大原則:

(一) 一對一對應( o n e - t o - o n e c o r r e -spondence):每一物件只能用一數詞依序數一次。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期教學(proleptic teaching)

「預期教學」受到Vygotsky 發展理論的影響,指的是對學生的能力預期並提供一個社會情境支持學生學習,所以在這情境中教學只是一小部分的功能。

除此之外,鼓勵學生(指生手)在尚未有能力獨立完成任務前,參與團體的各種活動,且經由社會情境支持獲得協助(Palincsar & Brown,1984)。

在此一教學,強調生手從專家所展示的實際活動中,學習知識並應用。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策略教學法

交流式策略教學(Transactional Strategies Instruction)

在教學時,教師會選擇一套個人的策略,像預測、提問、確認與解決理解有問題的地方、心像、摘要、連結先備知識等。

這個教學方法多半屬於長期性的教學,經常實施ㄧ整個學年,而不是只有幾堂課;教師在整年之中,利用不同的情境,示範與直接解釋策略,明確說明何處與何時得以使用該策略;學生示範與討論策略,以策略的使用為媒介,讓小組在閱讀活動中對話(引自Carlisle & Rice,2002)。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理解模式,大致上可以歸納為由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及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等三個模式,

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

交互模式結合了「由下而上」與「由上而下」兩個模式。

閱讀時讀者會運用其語法、語意、拼字、字彙以及實際的訊息等知識來源,同時處理高階與低階知識,對文章訊息做一個最有可能的詮釋,而且這些來源是同時提供訊息,而非單向、一系列的發生(Rumelhart,1985)。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理解模式,大致上可以歸納為由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及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等三個模式,

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

這個模式焦點放在讀者身上,閱讀時,讀者並非全部空白,而是帶有過去語言經驗及個人閱讀活動領域的訊息。

閱讀流暢的讀者帶有的訊息比文章得到的訊息更多。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理解模式,大致上可以歸納為由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及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等三個模式

 

由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

此學派的學者認為,閱讀的必要成分是文章中的文字內容,而不是讀者所帶入文章的先備知識。讀者處理文章內容並沒有運用讀者有關的先備知識或先前所閱讀的內容。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WB 除了有一般投影幕功能外,教師可以直接在IWB 上書寫、轉換軟體、操作搬移項目。

學生能直接以手代替滑鼠或鍵盤在IWB 上操作,而寬大的投影幕,能讓學生清晰看到教學演示過程。

IWB 更能滿足不同學習風格之學習者的需要,觸覺學習者可以碰觸操作IWB 並在IWB 上標記書寫;聽覺學習者可以擁有更多課堂討論
的機會;視覺學習者可以在IWB 上看到任何正在發生的訊息( Bell, 2002),而特殊生正需以這樣多感官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儕楷模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安排同儕來示範適當技巧或作為行為的楷模,讓特殊學生得以學習模仿。

此模式適用於情意部份課程,例如:生活禮儀、人際互動相處亦或工作態度上的表現等。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特殊學生無法獨立適應環境,平日需仰賴他人的協助亦或教師的隨時注意,才能完成某項工作,同儕督導即是協助特殊學生表現
自理的行為或獨立完成某項工作。

此模式適用於教導學生適應環境、自我照顧、社交參與等部分。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儕交互指導是由美國賓州大學所發展出的ㄧ種同儕教導模式,教師運用同儕間的相互幫助使其能夠相互討論課業、分享經驗,進而增進同儕間的情誼。

此模式在各單元教學結束之後實施的機會較多。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班性同儕教導是結合同儕教導的形式,以一對一的方式將學生兩兩配對,過程中同儕教導者以及同儕受教者之角色得以互換,並透過趣味性遊戲競賽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

此模式常運用於教導功能性的基本領域,例如:閱讀、數學、語文等。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儕教導主要由教師挑選、安排及訓練能力較佳的學生擔任同儕教導者,透過在一對一的教學過程不斷的練習、反覆以及澄清概念。

此模式可運用於特殊教育六大領域課程之認知以及技能部份的教學來實施執行。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始吶喊療法(Primal Scream Therapy)強調的是「原始」傷痛的排解,而不是告訴人們如何去「哭喊」、「吼叫」或「狂嘯」。

故,原始吶喊療法(Primal Scream Therapy)重點在原始治療(Primal Therapy)而非吶喊療法(Scream Therapy)。

通常原始治療工作約可以分為兩個介入階段:

第一階段稱之為「原始感覺的喚醒」,也尌是創傷經驗的情意聯結,揭開個案童年時期經驗到的痛苦--即被埋藏在個案心靈的潛意識之處,設法找到問題的根源,也可以說探尋問題的「因」。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