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特教課程與教學-名詞解釋 (2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臨床教學」(Clinical Teaching)乃是從醫學教育中所引用過來的一種教學概念與過程,其主要目的是藉由實際臨床教學活動,將教學理論轉化為班級教學實務中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策略或模式(甄曉蘭,2000)。

臨床教學的方法是使用學生的評量結果,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缺陷和優勢,設計適切的教學措施,其目標為設計適當的學習經驗,以迎合個別學生的獨特教育需求,與特殊教育強調個別化教學的理念不謀而合。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心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是由Keogel, O’Dell,& Koegel 於1987 年所提出的,主要根據應用行為分析的原理,其設計在提升兒童核心區域的功能,藉以帶動其他行為的進步。

核心區域包括了增加學習新技巧的動機、對社會互動的開啟與回應,使兒童能對發生於自然環境中的學習機會和互動有所回應, 介入訓練的特色包括了(Humphries, 2003):

1.使用兒童喜歡的活動
2.允許其自由選擇,表現自我控制感以增加動機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wrick (1986)對影像自我楷模之定義如下:

影像自我楷模可視為學習者觀看自己在錄影帶上的適當行為或成功行為影像之方式。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將學習或執行任務的情形錄影下來,隨後觀看錄影帶。
觀察自我楷模的錄影帶是一個複習的形式,有利於學習影像自我楷模學習者編碼和反思,而且對於看不到自己表現的技能特別有效(例如:游泳、舞蹈)。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別於顯性正式課程,是指學生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師生的交互作用、教師的教學方法…等 得到的經驗,及包含於正式課程中的意識型態。

換言之,即是影響正式課程的因素,例如教師的態度行為、言行舉止。其影響深遠,不容小覷。

若潛在課程蘊含的信念或價值能支持顯著課程,則教育的成效方能發揮,否則正式課程的力量將會被削減甚至適得其反。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在校學習活動的時間空出一部份不明確規劃科目的課程,以利師生規劃發展符合所需 的教學,即為空白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彈性課程就可視為一種空白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在教師協助下,自由從事學習活動,或供教師自由規劃,給予師生更多教與學的自主性。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重要的技術就是價值澄清(clarification response),

指教師根據個別學生所作所為、所說所感,加以適時、適當、適人的語言反應,

期能引發其動機、刺激其思想,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選擇完成的事功、及所重視的事物等做一番慎思明辨的內省功夫,

藉以澄清其價值觀念。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rawford 於 1931 年所創。

指先列舉所研究的問題或物品的各種屬性,然 後就各個要素,逐一檢討,從中想出各種不同的改良方法。

因為創造不是無中生有,通常是由舊物改造而來,所以列舉其屬性而加以分析研究,有助於孕育創造新觀念,進而獲致創造的結果。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同儕團體中,按某種預定標準(如評定量表),由團體成員評定某人或團體成員彼此評定,藉以瞭解各成員人格特質的一種方法。

在社會計量法中,常藉由同儕互評,將學生的社會或人際關係運用社會計量矩陣或社會關係圖加以分析。

須注意的是,同儕互評常會因受評者的學業成就、家庭背景或外表而有偏見,教師若欲利用同儕互評瞭解學生,仍應在其平時的學習和活動中多加關照。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奧司朋(Osborn)所創。

利用集體思考方式,促使成員對某一問題的意見互相激盪,引發連鎖反應,藉以導出創造性的思考方法。

在進行的過程中,要把握延緩判斷(deferred judgment)的原則,鼓勵盡量發言,不加以評價,意見越多,收益越宏。待全體成員詞窮意盡時,再將各個意見加以分析比較和融會貫通,進而獲致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此種方法可以集思廣益,易於產生新想法,比個人獨自思考的效果為佳。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稱為漸次接近法,係指運用操作制約學習中增強、消弱、刺激辨別等原理建立某種新行為的方法。

許多動物心理學家常採用此法訓練海豚投球或鴿子彈琴等技能。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SA國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所委託的計畫,於1990年代末期開始對15歲學生的數學、科學、及閱讀進行持續、定期的國際性比較研究。 PISA係由OECD會員國共同監督管理,並有許多日漸增加的非會員國(稱為夥伴國家)加入合作進行。

  此項國際性評量調查每三年舉行一次,第一次調查是在2000年,共有43國參與;第二次調查是在2003年,參與國家數為41國;第三次調查於2006年舉行,共有57國參加,台灣於此次開始參與此項調查計畫;

目前進行的是第四次調查,將於2009年正式施測,截至目前為止,共有包括台灣等66個國家、地區簽署參與此次調查。每次調查,各國通常會有4500名至10000名學生接受施測調查。

  每次評量會從數學、科學及閱讀三個領域中選定一個主要領域,賦予較多的重要性,另外二個次領域較未深入評量。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經由視覺或聽覺,個人對單一次出現刺激中事物所能記憶的量。

一般人能短期記憶的數字平均數是七位數字,其個別差異是上下限各是9位及5位數字,英文單字的記憶廣度是4個音節或10個英文字母。

又稱認知廣度(cognitive span)。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意義:

概念構圖由Novak和Gowin(1984)所提出,「概念圖」是由命題所組成,每一個命題包括兩個概念節點及概念間的連接語。

而「概念構圖」,就是概念圖的建構歷程。

即構圖者將教學中的概念抽取出來,並以一個「核心概念」為主題,再圍繞此一核心概念,將所有構關的概念組織起來,以成為表徵整體知識結構之語意網路圖。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柔教導法是由John McGee 發展, 應用非厭惡 (non-aversive) 的方法用來處理具有挑戰性的行為,

這種方法是經由溫柔, 尊重和團結而建立聯結 (bonding) 和相互依賴, 治療者和被治療者間的聯結是兒童進步的根本.

溫柔教導法強調沒有條件的接納自閉症者, 治療者要學習對被治療者有情感的反應, 並認可每個人的尊嚴.

此外, 溫柔教導法也認為挑戰性的行為是溝通的訊息, 可能是表達不安, 不舒服, 焦慮或生氣.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擁抱治療和天寶 (Temple Grandin)所發明的擁抱機/擠壓機 (hug machine/squeeze machine)所提倡的深度壓力 (deep pressure) 治療是不同的.

天寶的方法是生理的, 類似感覺統合的觀點.

而擁抱治療的理念則認為自閉症是母親 (父親) 和兒童間共生聯結 (simbiotic bond) 的破裂, 因而導致自閉症兒童的焦慮, 退縮, 和社會互動失敗. 一旦親子間的聯結重新建立好, 孩子就會有正常的發展.

擁抱治療的方法通常是由照顧者緊緊抱著孩子, 並用溫柔的態度說話或唱歌, 孩子最初可能表現出生氣, 挫折, 試圖掙扎逃開, 甚至攻擊照顧者. 但是照顧者必須依舊緊緊抱著孩子, 必要時可將孩子頭部彎下, 讓下顎碰到胸部, 照顧者要緊抱孩子直到孩子屈服, 通常療程持續45分鐘.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板時間(floor time)又稱發展性個別差異、關係本位模式(Developmental、Individual Difference、Relationship-Based Model,DIR),

地板時間的名稱主要是因為兒童的活動通常在地板上進行, 地板時間是一種平衡的交互動態關係, 而非成人主導的方式.

地板時間方法的支持者認為沒有讓兒童參與/建立關係的方法, 不但沒有減少兒童的困難, 反而強化兒童的問題.

地板時間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助長溫暖, 親密和快樂的互動關係.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故事可應用在許多情境和行為的教導。

 

社會故事包括三種基本句型:

描述句(descriptive sentences)、指示句(directive sentences)、以及觀感句(perspective sentences)。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方法是 Kaufman夫婦所創, 他們的兒子 Raun 是自閉症.

Kaufman 在 Son-Rise 一書中描述教養Raun 的過程. 選擇方法被認為更像一種哲理.

Kaufman夫婦認為自閉症兒童是因為對外在環境感到困惑和不安, 企圖關閉, 因而導致腦部缺乏接收到社會互動發展所需要的刺激, 並增強了孤立的行為.

選擇方法的要點是讓社會互動快樂, 讓自閉症兒童感受到和人的接觸比強迫或儀式性行為更有吸引力. 它也強調完全接納的重要性, 為了接近孩子, 大人甚至要參與孩子的活動, 並感受到孩子在活動中所感受到的樂趣.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利用騎馬相關的活動以協助有肢體、心智、認知、社會或行為問題患者的訓練方案就是騎馬治療。

「hippos」出自希臘文,意指「horse」,德國模式的古典騎馬治療在1960年代的歐洲廣為使用。

古典騎馬治療主要是患者被動的和馬的動作互動和反應,因而加強了患者的軀幹肌力、姿勢、呼吸和說話。現代的治療方法運用馬背上的活動加增患者的能力,如向前、向後、向四方看。

因此除了促進軀幹肌力和自動的姿勢反應外,它可以增加感官輸入如前庭系統、本體覺、觸覺、認知(高層執行功能)、和肢體動作等。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2年Boris Levinson在心理衛生(Mental Hygiene)期刊上發表「狗為治療伙伴」(The dog as a co-therapist)的文章,在臨床心理學領域首次出現動物協助治療。最常見的動物有狗、貓、和馬。

動物協助治療在心理健康治療中最普遍的目標包括:改善社交和溝通;減少孤立、無聊和寂寞;情感和情緒開朗、降低憂鬱、和提供快樂;改善記憶和回憶;處理悲慟和失親;改善自尊、提供成功和感覺重要的機會、和改善自我價值感;改善真實感;改善合作和解決問題能力;改善專注和注意力和增加參與;減少操控行為;改善情感表達;降低焦慮;減少濫用行為;改善信任;學習適當的接觸。

在心理健康治療中最常用的動物協助治療以達成上述目標的活動包括:練習教動物新事物;和動物一起玩及其他型態的適當互動;學習練習照顧、清洗和餵食動物;學習有關動物的資料(狗種、狗史等);懷念動物或死去的動物;記住和重複有關動物或其他的資料;帶動物散步;接納動物並接受和給與動物適當的情感;討論在特定情況下動物可能的感受;學習溫柔控制動物的方法;觀察和討論動物對人類行為的反應;解釋動物的行為;類化動物行為在人類環境中。

在班級中使用動物協助治療和動物協助活動(animal-assisted activity, AAA)的目標包括:獲得有關動物的知識;學習人道的動物照顧;經由人和動物的互動促進動作技能的發展;動物訓練;練習紀律;發展仁慈和同情的態度;學習照顧;練習忠誠和責任;體驗人和動物的聯結(bonding);學習有責任感的寵物所有權;及學習動物協助治療和動物協助活動的訓練和活動(Chandler, 2001)。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