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中縣龍山國小代理】
答:(參考答案)增強是操作制約中的重要概念。
個體在情境中,因偶然出現某種反應,反應後帶來滿意結果,該結果稱為增強物。因增強物的適時出現,增加了個體以後在相同情形下重複該反應的機率,這表示增強物對於個體的反應起了強化作用。
此種增強作用,即稱之為「增強」。
增強物可區分為:原始增強物、次級增強物。物質增強、社會性增強、自我增強等。
增強有「正增強」、「負增強」,增強有別於懲罰如下表:
|
提供 |
移去 |
喜歡的刺激 |
正增強 |
間接懲罰(隔離) |
嫌惡的刺激 |
直接懲罰 |
負增強 |
老師用運增強原理:(參考用)
1. 多運用增強(正增強、負增強),少運用懲罰。
2. 增強與懲罰的標準應事先與學生討論,並告知,且確實依標準執行。
3. 增強作用是個別化的
4. 只增強目標行為
5. 建立行為初期要採立即增強,聯結完成後改為間歇性增強。
6. 由外在(具體)增強轉為內在(如社會性增強物)增強
7. 運用普馬克原則(Premark Principles),即用高頻率行為(學生喜愛的活動)增強低頻率行為(目標行為)。例如:「你做了X,然後就可以做Y」。
8. 運用增強時制(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訂定特定反應及反應次數的增強規則。
(1)連續增強:每當目標行為出現即增強
(2)間歇增強:出現幾次目標行為再增強
固定比率(Fixed Ratio,FR):達到設定的正確反應次數即增強。
變動比率(Variable Ratio,VR):達到變動的正確反應次數即增強。
固定時距(Fixed Interval,FI):達到固定時間間隔後,出現目標行為才增強。
變動時距(Variable Interval,VI):達到變動時間隔後,出現目標行為才增強。
9.降低降低行為技巧,可採區別性增強(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DR),其中包含
(1)低頻率行為的區別性增強(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low rate of behavior,DRL):當不適當的目標行為次數減少,就提供增強。
(2)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other behavior,DRO):除不適當的目標行為外,其他表現出來的行為均予以增強。
(3)區別性增強替代性行為(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behavior,DRA):用正向行為取代原本的不適當目標行為。
(4)區別性增強不相容行為(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incompatible behavior,DRI):增強與不適當目標行為的不相容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