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學生圖表的報讀涉及三個層面:數學圖表內容的撰寫、報讀者的報讀風格、視障學生的程度等,茲分述如下:
(一)數學圖表內容的撰寫方面
(1) 圖表報讀要能信、達、雅;文字敘述要簡要,文字內文即等於圖表意涵。
(2) 數學圖表的報讀,最好是具有數學領域專業背景之人員,不一定要數學本科教師,但寫腳本的人,最好是數學教師。
(3) 圖表報讀的腳本須依報讀內容逐字寫出。圖表的標題應報讀,並配合課本或講義原先的標題,方便搜尋也避免錯誤。
(4) 報讀應配合課文內容作增減之修正,有的文章已經非常詳細,就不需要再增加,以免畫蛇添足,增加學生閱讀上的負擔。
(5) 報讀要合乎邏輯,尤其在圖表訊息上的報讀順序,對腳本忠實傳達。
(二)報讀者的報讀風格方面
(1) 逐字逐句念出課文或者念出書面資料。
(2) 當報讀是為了校對點字是否正確時,任何一個標點符號、空行、換段、換頁、……等,一字不漏照原稿念出。
(3) 臺灣師大特殊教育中心資源教室的報讀訓練,在文言文方面的報讀方式如:◎子曰:「德(1)不孤,必有鄰(2)。」里仁第四.25【注釋】(1)德 在此指有道德的人。(2)鄰 本意指鄰居,引申指「親近之者」。文章內容念法如下:(先順文章,再念一次並將注釋帶出)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出自論語里仁第四第二十五章。子曰:德不孤,德(1)注釋在此指有道德的人。注釋內容完畢。必有鄰,鄰(2)注釋本意指鄰居,引申指「親近之者」。注釋內容完畢。
(4) 一般人對於時刻的報讀是:短針指著九,長針指著12,是九點。但也可以另作敘述,如時間現在來到九點鐘的地方。
(5) 報讀通常採倒寶塔式結構,也就是把情節的高潮放在最前面;亦即寫文章時採用豹頭、豬肚、鳳尾的敘述方式。
(6) 報讀如果能將六個W 放入,將更傳神;有人以六個W 的方式如:何人、何事、何時、何地、何故、如何來描述(WHO 什麼人、WHEN 什麼時候、WHERE 什麼地方、WHAT 做什麼事、WHY 為什麼、HOW 如何做)。
(7) 必要時也可以採用羅馬字母報讀。標準羅馬字母報讀法如下:Alfa, Bravo, Charlie,Delta, Echo, Foxtrot, Golf, Hotel, India, Juliet, Kilo, Lima, Mike, November, Oscar,Papa, Quebec, Romeo, Sierra, Tango, Uniform, Victor, Whiskey, X-ray, Yankee,Zulu。
(8) 數學圖表的報讀應由大範圍到細節,由整體概述到分區解說;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報讀,先報讀出圖表名稱以及圖表號碼,除了必要的數學用語,在圖表敘數應儘量使用一般的口語。
(9) 依腳本說明才能傳達圖表的原意,圖表是藉視覺來快速瞭解題意,將訊息快速傳輸至大腦,而文字的說明須逐字將訊息傳輸,是點和線的傳達方式,而圖表屬於面的傳輸方式。
(10) 應先確定該圖表在該題呈現的用意為何?是說明抑或是測驗?
(11) 若是具體物體或常見物,直述名稱,有特殊處,再補述附加解釋。如為新的東西或未接觸過的,以相似圖或過去經驗結合,建立新舊經驗連結。
(12) 針對題目所要之方向及答案重點報讀,刪去不相關之線索。將題目所要講的概念詳細敘述,其它不相干的背景或線索則予以忽略。
(13) 先說明所要問的問題,再敘述內容選項;報讀者需瞭解題目概念;根據學生能力及程度,提供適當的語言說明。
(14) 圖表要呈現什麼主題或目的,其重點儘量簡化口語報讀。對報讀要有基本概念。瞭解學生特質及可接受的方式,如學生是基礎班則報讀需要詳細說明,如是高級班則依學生程度呈現,例如,已有長方形概念就直接說長方形。數學題目搭配圖形時,依原來題目念一次,再請學生摸圖形說出,才知道漏掉哪些。長條圖要加橫軸及縱軸標示。
(15) 報讀圖表前先念出題目或其他相關文字的重點,考慮學生對圖表舊經驗理解的深度,過於複雜抽象的圖表可直接用文字敘述。
(16) 依學生的程度予以報讀,對較小的學生或概念較不足之學生,報讀應較具體較仔細,對於較大的學生或概念較好的學生,給與重點概念之報讀。
(17) 先概要講解圖的形式,讓學生先有一個全貌的心象,再有次序的分別說明裡面的細節。
圖表報讀時似乎需先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現況為何,因為課本在圖表的前後內文中,都會針對圖表加以解釋,學生的先備能力佳,過多的解釋反而會是學生摸讀的負擔,因此,任何圖表的報讀需先考慮學生的起點行為、能力現況,再決定報讀的詳盡程度,所以,即使是同
(三)視障學生的程度方面
一本數學教材,同一張圖,都可有不同的報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