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演戲的方式達到心理診斷與心理治療目的之一種方法,藉由在舞臺上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透過角色扮演,使他脫離自我防衛的約束。
此法對於壓抑、焦慮、躁鬱症、幻想等的情障學生特別有幫助。
- Sep 24 Wed 2008 09:18
心理劇(psychodrama)
- Sep 23 Tue 2008 22:18
自由聯想法(free association)
這是屬於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學派最基本的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說出所聯想到的事,
不管是合理或不合理,凡是想到的都可以說出來。
對於初期或輕度情緒與行為異常的學生較有幫助。
- Sep 22 Mon 2008 08:16
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ALD)
病因:為一X性連隱性遺傳性的神經退化疾病,因患者細胞內過氧化物體非常長鏈飽和性脂肪酸(VLCFA)的代謝異常,特別是C24、C26,導致體內VLCFA異常堆積;超長鏈脂肪酸會沈積在大腦白質和腎上腺皮質,侵蝕腦神經系統的髓鞘質,進而妨礙神經的傳導。
症狀:ALD可能在不同年齡發病;小男孩羅倫佐在四歲時發病,而他所罹患的即是最典型的兒童大腦型(Childhood Cerebral Form; 約佔所有ALD患者的35-40%),此型通常在4至8歲發病,之後語言及其他自主能力會逐漸喪失,於診斷後一、二年內成為植物人狀態,通常會在診斷後數年內死亡。而成年型則可能於10到21歲發病。因髓鞘質損傷所導致的神經退化症狀,病患是以中樞神經發展遲滯退化最明顯,臨床表徵相當多樣化,初期症狀為注意力不集中、個性退縮、記憶減退、功課退步、活動過度。隨著病程進展,則會有步伐不穩、漸進性痴呆、認知性聽覺喪失、失明、吞嚥困難、失聲、癲癇、昏迷。
- Sep 21 Sun 2008 09:14
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利用光、電、水、冷、熱、力、聲等物理因子來預防、鑑別、評估、治療患者的一種醫療專業。物理治療旨在減低患者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肌力、重建患部功能等。
物理治療包含運動治療(movement therapy)、操作治療(manual therapy)、及儀器治療(modality)三大類,因自首皆為M,故常稱為物理治療3M,其治療內容如下
1.運動治療:球類運動、墊上運動、輔具運動及家長協助運動等,以誘發動作發展
- Sep 20 Sat 2008 09:05
語言溝通障礙的類型(ASHA 2000)
1. 構音/音韻異常(10%):發音不正確、臭乳呆
2. 嗓音異常(3~9%):聲音沙啞、音質不悅耳
3. 語暢異常(1%):口吃、迅吃
- Sep 19 Fri 2008 08:53
罕見疾病一覽表
目前臺灣罕見疾病病患人數,依照「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統計約有1,356 人,
其中發病年齡在就學階段且人數較多的種類包括:
- Sep 18 Thu 2008 09:10
行動(Mobility)
盲童在環境中,利用各種感官(包括殘餘視力),能安全有效地自一處移動到另一處的能力。簡言之,盲童利用自己雙腿的運動,以改變身體的位置,即為行動。
- Sep 17 Wed 2008 11:08
定向(Orientation)
盲童在環境中,利用各種感官(包括殘餘視力),瞭解自己身體和環境中其他物體之相互關係和位置的能力。簡言之,盲童應知道其所在的位置,更應認知其四周的重要事物。
補充:教學時的方位說明,常以東西南北代替左右(針對年紀較長的盲童較適合);也會以時鐘的點數(前方為12點、右為3點、後方為6、左為9,餘類推)向盲童說明身邊物品或便當菜色等的位置。
- Sep 16 Tue 2008 10:11
請說明視障學生在校園中較易遇到的情形
(一) 人導法
盲童站在引導者的左側(或右側)後方約半步距離,以右手(或左手)虎口握住引導者的左手(或右手)手肘。引導者的手臂自然下垂,保持平常行動時的自然擺動狀態前進。若遇道路狹窄或人多之處,僅可供一人行走時,引導者將被盲童握住之手肘,夾緊貼著腰旁並稍向身後移,以暗示前有窄道,盲童應將身體移向引導者身後。
- Sep 15 Mon 2008 09:01
語言治療師在學校體系的功能
1. 規劃溝通障礙與聽力障礙篩檢計畫
2. 評估、鑑定、診斷下述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