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現學生問題
根據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各級學校應主動發掘學生特質,透過適當鑑定,按身心發展狀況及學習需要,做適當的安置。而在整個評量小組成員中,級任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最多,對於學生的了解也最為深入。因此,級任教師應主動發現學生生活、學習、人際、健康…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記錄下來。

(二)篩選疑似個案
利用一些簡便、較概略的診斷或測驗工具去評量某一年級或某一班級的所有學生,用以發現是否有哪些學生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或評量,如瑞文氏推理測驗。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性麻痺的腦傷會一直惡化下去?

不會,但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及復健,關節及各方面可能會硬化,這並不是由於腦的病變惡化而引起的。

腦性麻痺是會傳染的?

不是的。腦性麻痺者如果經過適當的治療及復健有可能會走路。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教育或特殊教育,學校及教師都很重視家長參與(parent involvement或parent participation),但障礙學生家庭對參與的需求和意願均高,卻常處於較被動的角色(王,1996)。

家長參與廣義的來說是指家長參與子女的學習活動或教育歷程中,以協助子女成長。

家長參與的方式很多元,可以是正式的(如:召開親師懇談會議、家長參觀學校等)及非正式的(如:家長聯誼會、親子活動等);
團體的(如:透過親師組織、出席校務會議、學校諮詢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等)或個人的(如:接受學校的通知或訊息、參與班級活動、親師溝通等)(林,2006)。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固定智力:以學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凡是運用既有的知識與學得的技能去吸收新知識或解決問題的能力,皆屬之。

固定智力與教育文化有關,在個別差異與年齡的變化並沒有密切關係。固定智力不因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甚至有些人因知識與經驗的累積,呈現隨年齡增長而有升高的趨勢。

 

流動智力: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識、記憶、理解等能力。流動智力與年齡有密切關係,一般人在二十歲以後,流動智力的發展達於頂峰,三十歲之後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調聽覺法 (Verbotonal method,VTM)是以口語發音,並配合身體動作來幫助孩童發音,再加上聽輔儀來輔助。由南斯拉夫葛伯里納(Guberina)教授所創立之方法,是一種運用身體動作與一組聲音的擴大濾波儀器及一些特殊語言教學技巧所組合而成的教學方法(陳小娟、林淑玟,民82)。

聽輔儀分兩型SUVAG I(團體用)、SUVAG II(個人用),皆為聲音的擴大濾波器,。聽輔儀有將聲音音量放大以及濾波的功能。濾波器(filter)是可以選擇性的將聲波中某些(段)頻率成分的波濾除或篩選保留,可嘗試地選取受試者的聽覺最佳頻率帶。通過帶與拒絕帶交接的頻率稱為臨界頻率(cutoff frequency)。依照濾波器的頻率特性可將濾波器分為高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帶通濾波器、頻帶拒絕濾波器、全通濾波器。高通濾波器(high pass filter)是指高頻的波可以通過,低頻的波則濾掉。低通濾波器(low pass filter)是指低頻的波可以通過,高頻的波則濾掉。帶通濾波器(band pass filter)是指在某一頻率帶的波可以通過,其餘的波則濾掉。帶拒濾波器(band reject filter)或稱為頻帶拒絕濾波器,與帶通濾波器的頻率反應正好相反,可以拒絕某一頻率帶的波,防止某一頻率帶的波通過,即可將某一特定頻率帶的波濾掉,其餘頻率帶的波則可通過。事實上,帶拒濾波器可由一個低通濾波器並聯一個高通濾波器而成。使用帶拒濾波器可以造成一種不連續聽(discontinuous hearing)的情形,指聽者接收到的頻率有不連續的現象,即同時在低頻與高頻部分作增強。使用聽輔儀可以簡單設定濾波的頻率,調整語音輸出的頻率需兼顧聽障者聽力損失狀況與聽覺刺激的聲學特性,盡量增加聽障者聽到較多語音特徵的機會,進而提昇語音的區辨性。

 

李昭幸(民84)研究國語中的子音與母音的最適當頻率帶,可以依造子音與母音的聲學特性調整聽輔儀的過濾頻率帶,促進聽障兒童的接收。依據李昭幸(民84)研究發現有助於母音的接收的頻率範圍可分為: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澎縣學前】

(B)自閉症在學習上常見的特質或現象不包括哪一項?(A)視覺學習型(B)時間序列型學習(C)機械記憶學習(D)對刺激過度選擇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覺口語法(Auditory-Verbal)是由盛行於1970年代的單一感官教學法(Unisensory system,或稱acoupedic)發展而來。

教學過程中蓋著口部,以避免讓聽障兒童從說話者的面部得到視覺線索。

聽覺口語法強調利用聽障學生的剩餘聽力,藉由助聽器的擴音系統把聲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幫助無任何剩餘聽力的孩童重新獲得部分的聽覺後,依其自然發展之程序,在自然且有意義的情境中,透過會話式的互動,提昇其聽覺、語言、認知的能力,加強傾聽、說話及語言能力的訓練。

提倡者認為九十%以上的聽障者仍有殘餘聽力,而殘餘聽力需加以訓練以善加利用,只要最主要的語言接受區(頻率範圍約為0~2000Hz)至少具有45db的閾限,就可考慮接受聽覺口語法訓練,因為只要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配戴調整得宜,加以訓練後,聽障者就可察覺語音頻譜圖上大部份的語音。現有雅文文教基金會1以此法積極推行對聽障生的聽能復健與口語訓練。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皆主要以聽障學生為對象的教學法。

2. 皆強調發揮殘存聽力。

3. 皆重視聽覺技巧的訓練。

4. 合併運用聽覺與說話能力方面的訓練。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種發生在睡眠時產生不自主節律性動作的疾患,動作可表現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尤其好發於頭部及軀幹。節律性運動疾患包括撞頭症 (head banging)、轉頭症 (head rolling)、轉體症 (body rolling) 及搖體症 (body rocking)。症狀總是發生在剛要入睡前或剛入睡時,這種情況在嬰兒及幼童相當常見,大多數的患童都沒有其他健康的問題,只有極少數的患童,症狀會持續到較大的孩童或成人,甚至到較大的孩童或成人才發病,這些患童大部份伴隨有意義的精神病理疾病包括自閉症及心智遲鈍。男女比例為 31,老人患者尤其可能併有器質性腦病變。 

撞頭症的動作表現可為病人俯臥面朝下,重覆將頭部抬起撞擊枕頭,或為仰臥面朝上,重覆將頭部抬起撞擊枕頭、床墊、床頭板等;轉頭症的動作表現則為頭部左右重覆轉來轉去;而轉體症的動作表現為身體軀幹部位左右轉來轉去。另外一種較奇特的姿勢為病人趴在床上,用手及膝幹支撐身體像隻小狗,隨即前後搖動,稱為搖體症。這些動作的規律約每秒 0.5-2 次,持續 10-15 分鐘。 

節律性運動疾患總是發生在剛要入睡前或剛入睡時,但是轉頭症曾經被報告過出現在快速動眼期睡眠(11-12),在非常嚴重的節律性運動疾患患者,動作的表現可一直持續到深度睡眠期。在激烈的節律性運動時或運動後,腦波並不會出現喚醒的波形。 

治療及處置的方法為患者須謹守睡眠衛生,並且瞭解患者是否有潛在的精神病理疾病或器質性腦病變,如果發作次數頻繁,則可考慮睡前使用低劑量的 Rivotril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嬰兒猝死症』?

作者:宋文舉主任  

嬰兒猝死症是指的嬰兒突然且無法預期的死亡,多半在睡眠中發生的,即使在事後的屍體解剖檢查中,也找不到其真正致死的原因。凡是未滿壹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此「嬰兒猝死症」,尤其是二~四個月這段時期為最常見,但也有一些是在出生後的一、兩週內就發生了。

  嬰兒猝死症不分人種、地域,在全世界都會發生。一般而言,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三左右,北歐白種人較多,而東方的黃種人較少,但美洲印第安人則又較高。某些地區發生率之所以較高,可能反映當地的醫療環境及水準,醫師們是否認真的尋找及排除一些其他可能致死的病因,如:吸嗆而致的窒息死亡、突發性的抽搐痙攣、突發性的心臟失律、未被察覺的腦(膜)炎等等。

因為真正的原因不知道,醫界目前的研究只能從一些統計資料中獲取一些訊息,綜合其有關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