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疾病的分類
染色體疾病可分為三大類:即數目異常、結構異常及混合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細胞核型的拼湊型異常。
一、數目上的異常
當生殖細胞行減數分裂時,如果發生某個染色體不分離(non-disjunction)現象時,便會導致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目的異常,受孕之後就成為染色體數目多了或少了的胚胎及未來畸形的小生命,
常見的有:
(1)唐氏症(三染色體21症):
唐氏症患兒的染色體比正常人多出一個21號染色體,成了21三染色體症,干擾了遺傳基因的功能
正常情況下染色體都是成雙成對,總共有23對46個染色體,唐氏症患兒則有47個染色體
(2)艾德華氏症(三染色體18症):
三染色體18症,發生率約為每7,000個活產當中會出現一例,女性患者遠多於男性。
(3)巴陶氏症(三染色體13症):
發生率約為每20,000個活產兒會出現一例,其平均壽命約只有4~6個月,絕大多數的患兒在三歲以前均會夭折。
(4)透納氏症(單染色體X症):
這是唯一失去一整個染色體仍能存活的疾病。即使如此,大多數的X單染色體症胎兒在懷孕早期便自然流產或胎死腹中。
(5)柯林菲特氏症:
為醫學文獻報告的第一個染色體異常疾病,乃為多了一個X染色體的男性,細胞核型是47,XXY。
二、結構上的異常
染色體構造有一處或多處以上的缺損、異常組合等情況便成為染色體結構的異常,常見的有:染色體脫失(如5p-的貓啼症)、環狀染色體〔如r(X)的環狀X症〕、轉位、倒轉、複製、插入等皆是。
(1)貓啼症:為第5號染色體短臂部分缺失(5p-)的疾病
(2)沃夫─賀許宏氏症:4號染色體短臂末端部分脫失
(3)威廉斯氏症:7號染色體長臂部分區段脫失
(4)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15號染色體長臂部分區段脫失(來自父親的第15號染色體長臂15q11-q13位置上會有微小的脫失)
(5)安琪兒曼氏症:15號染色體長臂部分區段脫失(來自母親的第15號染色體長臂15q11-q13位置上會有微小的脫失)
(6)狄喬治氏症候群:22號染色體長臂部分區段脫失
(7)脆X症候群:X染色體長臂尾端Xq27.3部位折斷
三、拼湊型的異常
一般來說含有部分正常染色體細胞的拼湊體,其症狀通常要比單一純粹的染色體異常為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