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世界各國先進國家莫不將早期介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列為治療身心障礙幼兒教育的未來努力方向,使身心障礙的學前特殊幼兒能經由適當的教育與醫療介入、預防,能減輕或改善其障礙程度,以增進其適應能力和學習準備度,減少日後教學可能遭遇的困難,從而激發其潛能。
活動性本位介入法是強調利用兒童與社會及物理環境的日常互動來發展功能性技巧的介入法。
以下分述之:
‧ 活動本位介入的定義
此乃是一個由而主導處理的方法。及在例行性,計畫的或兒童引導的活動中介入兒童個別目標,同時邏輯地運用發生中的前提事件和行為後果,來發展功能性和生產性的能力。
‧ 活動本位介入的特徵
a.再單一活動中討論不同範圍的多層目標,如動作、溝通、社會、認知、自理。可以運用清洗洋娃娃的親子活動來提高溝通(如我需要肥皂),社會能力(如輪流用毛巾),自理(如洗手),動作(如取得和抓住)與問題解決(如發現毛巾、擦乾嬰兒)。
b.增強參與有趣活動的兒童,使活動本身提供兒童充足的經驗,以人為增強物的使用。
若介入人員都能學習此種方法而且因其變通性而能廣泛用於輕、中或重度障礙幼兒上,相信能夠改變現有的服務成效。
資料來源:張世慧,早期介入活動本位介入法,國小特殊教育‧21.民85.06.頁10-1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