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同一測驗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複本(題目不同,內容相似),然後將這兩套互為複本的測驗實施於同一受試群體,和重測信度一樣,以相關係數法計算兩複本所得分數之相關係數,而這個求出的值即是複本信度係數(周東山,1997 P.319)

◎採用複本方法所估計的信度,稱為複本信度。複本的方法是指兩份測驗在內容、形式、題數、難度、指導說明、時間限制與例題等方面,必須類似或相等。兩個複本測驗實施於一群相同的受試者,依據所測量到的分數求相關,即為複本信度。(郭生玉,2000a P53)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神經元疾病與脊髓小腦萎縮症,雖然皆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之退化性疾病,因病變部位、致病因素而有所不同: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表示個人的分數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而且確定分數的高低程度。

此種常模不但具有一致和清楚的數量意義,並且可做各種統計的分析。(郭生玉,2000 P.134)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屏科大教檢模擬考】


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下列幾項原則:

(1)接納學生任何奇特的問題,即使教師無法回答,仍然欣賞他的問題。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公升的眼淚』女主角~亞也

小腦萎縮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 ,患者的小腦、腦幹和脊髓會產生退化性萎縮,這與基因變異有關 。致病原因大多數是自體顯性遺傳,少數為基因突變。

 一般患者在成年期發病,發病年齡大部份從二十至四十歲開始。

小腦萎縮症病友典型的症狀即是失去平衡感、身體缺乏協調能力,且走路狀似企鵝,因此別名叫「企鵝家族」,發病後漸漸得手腳不聽使喚不能走路、不能說話、不能寫字、吞咽困難,有一天會昏睡而死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龍捲風』男主角~黃志中,罹患「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漸凍人」

漸凍人就是所為的運動神經元疾病。
運動神經元疾病是一種進行性的運動神經萎縮症,好發於40歲至50歲的中年人,不過進入青春期後的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大約每10萬人中就有5個人可能患病,男女罹患的比例約為1.5比1。運動神經元病變造成的肌肉萎縮速度要比單純肌肉萎縮症來得快,其中兩者都會造成漸進性殘障,四肢有如被凍住一樣,因此俗稱漸凍人。

運動神經元疾病剛開始可能只是末稍肢體無力、肌肉抽搐,容易疲勞等一般症狀,慢慢的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嚥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依臨床症狀大致可分為兩種: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3北市國中】
(A)33.診療教學模式中,下列何者屬於「內導向」模式? (A)編序教學 (B)精熟教學(C)直接教學 (D)感覺統合訓練

【97中特】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一種語言教學技巧,治療者描述兒童正在注意或進行的物品及活動。

 

試題演練:
【97北市實踐國小】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發展一種新的思想、概念過程中,為了激起創造性的思考,所使用的一種技術。

即對一個既定的問題,由個體或小組活動,經由不斷努力的思考,而提出具有創建性而非挑剔性的各種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

通常參加團體討論的人員在一種自發而不受限制的氣氛下,由不斷具有評鑑性的反饋歷程,然後能提出一套可試行的方案以資利用。(郭為藩,1986 P.41)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上,對於特殊兒童的教育安置,係採「隔離」的方式,一個學生若在學習、人格發展或日常生活適應方面的困難,達到某一特定的標準,則將其從正常的環境中拉出來,而安置於一個隔離的教育環境中。

最典型的是住宿制的教養院或特殊學校,學生不但與正常的同儕隔離,甚至與其家庭、社區隔離。

在當前的特殊教育趨勢中,較反對這種做法。〈郭為藩,1983 P.25〉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