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估計方法,是從測驗卷中抽取一些樣本,單獨由兩位評分者(或若干位)對每一份試卷評分,然後根據所平的分數求相關,

此相關係數即為評分者信度。(郭生玉,2000 P.65)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是預先佈置一種真實的情境,觀察受試者置身於這種情境下所表現的實際行為,然後對其人格特質加以評鑑的方式。(周文欽等,1995 P.424) 是設計

一種標準的情境或作業,藉以觀察孩子的不同反應。例如「無領袖的討論團體」,往往反映出孩子的個性。(郭為藩等,1993 P.118)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於二十世紀中期在美國發展出來,主要用於憂鬱症病患,是一種短期積極性療法。

治療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期透過治療師與病人討論自身人際關係與憂鬱症狀間的關聯,並在下列四項人際問題中找出導致憂鬱的最主要原因:哀悼反應、角色失能、角色轉換、人際關係不良。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亦即教師從事聽能訓練所發出的標的信號與聽障者所處之環境之比率。(王文科,2000 P.136)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精神學家,莫略諾于1932年創始,方法極簡單,並無固定的測驗題,只是設置一種情境,讓團體中各分子按自己的願望選擇(或拒絕)自己的工作伙伴,然後分析彼此之吸引與抗拒的心理關係,並可由一社交關係圖表示此心理關係。(郭為藩,1983 P.145)

◎是評量某一團體中的人際吸引或拒斥關係的工具。(郭為藩等,1993 P.120)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屏大特研】

這是由學習理論(古典制約、操作制約)所發展而來。

Wolpe首先將巴伐洛夫的古典制約理論運用在治療病人,因而發明系統減敏法。

同一時期,Skinner使用操作制約理論來改善不良的行為模式。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一種功能固著的反應傾向,是指依照某種習慣性的反應型態,對測驗試題作一致性的傾向的反應行為。(余民寧,1997 P.338)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平日觀察所得,就某些共同特性,例如合作性、自制性、領導能力等,以比較的方式,例如分成三等(優良、普通、缺乏)、五等或七等,對於學生加以評鑑。

著名的文蘭社會成熟量表(Vineland Social Maturity Scale),變是一評定量表(使用五個量表)。(郭為藩等,1993 P.119)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個別的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

雖然心理治療有幾多不同的模式,如心理分析、Carl Rogers的來談者中心、理情治療等;但針對兒童的焦慮或壓力治療者可能應用遊戲的方式來了解困擾兒童的訊息,此方法又可稱為遊戲治療。大多數個別的心理治療是試圖讓孩子對本身的人格特質,過去和目前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有所頓悟,因此,治療者為達此目標會接受、處理兒童的種種情緒,幫助、瞭解他們,進而促成兒童的良好適應


(2)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法為話語聽力檢查法(Conversational Voice Test)之一。

(1)檢查場所:環境肅靜,若有隔音設備更佳。

(2)檢查方法:大致與SV相似,僅檢查者的發與方法不同,「耳語」是以正常呼吸時,呼氣末吸氣前肺中的殘氣發音,而不是以喉嚨聲帶振動發聲。

(ps.) SV :說話語聽力檢查法(spoken voice test)(郭為藩,1986 P.94)

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