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發)布日期 100-02-01
中華民國一百年二月一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000017951 號令修正公布第 2~4、6、16、17、20、23、31、32、38、46、48、50~53、56、58、64、76、77、81、95、98、106 條條文;增訂第 30-1、38-1、46-1、52-1、52-2、60-1、69-1 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但第60-1 條第 2 項及第 64 條第 3 項條文自公布後二年施行
公(發)布日期 100-02-01
中華民國一百年二月一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000017951 號令修正公布第 2~4、6、16、17、20、23、31、32、38、46、48、50~53、56、58、64、76、77、81、95、98、106 條條文;增訂第 30-1、38-1、46-1、52-1、52-2、60-1、69-1 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但第60-1 條第 2 項及第 64 條第 3 項條文自公布後二年施行
目前學者專家對未足齡兒童提早入學兩種不同的看法:
支持論者認為應該針對資優兒童提供適性的學習,以符合資賦優異兒童的需求;
不支持論者重視孩子的身心發展及情緒問題,擔心年紀過小注意力較差、專注力無法集中,孩子過早承受學業挫折與壓力。
作者/林麗英
常聽一些父母說,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是不是舌頭太大了?是不是要剪舌繫帶?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造成許多人以為只要處理孩子的舌繫帶就可以修正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其實幼兒口齒不清和舌繫帶是不是太緊沒有太多的關係,反而和孩子口腔動作的協調性以及語音的靈敏度有很密切的關係。
【99彰師在職特研】
聽力圖是記錄受檢者對每一頻率所能聽取的最小響度而畫成的曲線圖,顯示聽覺受損者的聽覺能力。
文/孟瑛如(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當孩子在校園遇到同學受欺負與打壓的情況,這個時候,他們要選擇出面維護受欺壓的同學,還是不發一語的做旁觀者,或加入一起起鬨?相信這不僅是現在的孩子會遇到的狀況,也是許多人在求學時常有的經驗。最近校園霸凌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一向被認為最安全的校園似乎成了最不安全的場所。於是有教師出來呼籲恢復管教權,家長團體要求嚴加處理霸凌行為,教育部長也親至校園處理。
但在預防霸凌現象的願景一時之間難以達成的困境下,或許如何提升被霸凌者的復原力,也是一個需要好好討論的議題,因為,被霸凌者通常會成為下一個霸凌者。而身心障礙學生在遭遇霸凌事件後,一般研究均指出,若有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接納,會是他們有復原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被霸凌者常因各種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低社經、低社交技巧等),成為被霸凌者;而因各種保護因子(例如:家庭支持度、親密好友、興趣嗜好、團體接納等),或是面對霸凌行為時的外在行為(例如:反擊、回嘴等),以及內在行為(例如:哭泣、退縮、自我隔離等),能慢慢凝聚出復原力,逐漸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當校園發生霸凌事件後,老師如何善用前面所提的因素,讓孩子能有更好的復原力?以下分享幾個課堂小活動,提供教師參考